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份由官方撰寫的報告,為把握當前中國能源形勢提供了權威依據。
能源發展遇到暫時困難
2008年四季度起,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深化,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陸續轉入衰退。受此影響,中國工業增長減緩,企業經營困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能源發展的不利影響不容低估。"《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能源發展遇到暫時困難。
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加劇,中國主要能源消費產品產量增速大幅回落,能源需求快速下降,能源供應出現相對過剩的端倪。2008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幅比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進入2009年,能源需求萎縮、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仍未明顯改觀。
由于電力、鋼鐵等主要用煤行業需求下滑,煤炭產能過剩壓力加大。統計表明,一季度全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6.3%,而銷量僅增長2.9%。電力行業產能也呈現暫時過剩的趨勢。前4個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比去年同期降低202小時。此外,前4個月原油加工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8%。
與之相伴隨的,是能源價格大幅下跌,企業效益明顯下滑。今年一季度,煤炭市場平均價格累計同比下降17.1%,主要成品油平均價格累計下降18%。目前,全國焦煤企業半數處于停產狀態,發電集團和電網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受收益下滑影響,能源企業投資積極性下降。"如果能源投資放緩趨勢持續下去,有可能導致發展后勁不足,給保障長遠能源供應帶來隱患。"《報告》說。
不過,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加大了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穩住了能源投資下滑的趨勢。一季度,煤炭開采及洗選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分別增長47.5%、15.2%和16.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或基本持平。
能源供需增幅有所回升
"能源走勢最根本地取決于經濟狀況。"《報告》分析指出,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將使能源形勢面臨很大困難,如果2009年后期經濟形勢好轉,能源需求也將隨之回升。
針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從去年四季度起采取了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目前,一攬子計劃已初見成效,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1%,盡管增速相對過去下滑明顯,但世界范圍內仍是"一枝獨秀"。
中國宏觀經濟的積極變化,突出反映在能源需求上。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煤炭消費增幅提高10.71個百分點,電力消費降幅縮小1.98個百分點,成品油消費降幅增加3.83個百分點。
能源需求的增長帶動了產能的增加和價格的上漲。4月份,全國原煤產量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4月末,秦皇島港存煤比上月末減少160萬噸,發熱量在5500大卡/噸的山西優混煤平倉參考價格比上月末上漲20-25元/噸。前4個月,原油進口量增長4.5%。
"經濟減速使短期能源需求增速下降,而新增產能又繼續增加,2009年中國能源供需關系將進一步趨于寬松。"《報告》對今年中國能源走勢作出如是判斷。
具體來看,今年煤炭需求增幅將有所回落,煤炭產量增幅會在去年較高基數上明顯回落。電力供需形勢將進一步緩和,需求增長將呈現"先低后高"的發展態勢。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長將明顯回落,成品油市場將從近幾年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天然氣市場需求增長也將放緩,天然氣供應則比較緊張。
新能源發展正進入快車道
"中國能源發展不僅存在即期的現實困難,從長遠看也有一些深層次矛盾。最突出的除了優質資源儲藏條件較差、能源利用效率較低外,能源結構亟待調整。"《報告》分析說。
當前,煤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體,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個百分點。在發電量中,火電占大約80%,而煤電又在火電中占據絕對主體地位。同時,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
"金融危機使經濟和能源供需矛盾相對緩和,一直繃得很緊的煤、電、油、運矛盾得到很大緩解,為能源行業'休養生息',解決一些深層次矛盾提供了契機。"《報告》指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發展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這實際上為中國能源戰略轉型指明了方向。
當前,世界許多國家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金融危機、推進經濟復蘇的重要舉措,美國更是將其作為創造新經濟繁榮的引擎。從中長期來看,中國也應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的核電建設明顯提速。今年內,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臺山、海南昌江和山東榮成等5個新的核電項目開工建設。另據了解,更大規模的核電建設計劃,也正在醞釀之中。
據悉,國家能源局還正在組織制定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這份規劃將把新能源的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據透露,到2020年,除水電外,中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從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