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舉措。其中的低空航空器因其能夠快速響應和勝任多場景的應用,已逐漸成為提升緊急醫學救援效率、加強國家綜合救援能力的關鍵一環。通過深入分析低空航空器的應用場景、研發現狀及其在緊急醫學救援中的應用現狀,指出了當前應用中存在的指揮體系不統一、人才保障不足、裝備設施運維成本高等問題。
一、低空航空器在緊急醫學救援中應用的概述
(一)低空航空器的應用場景
低空航空器依據使用情境,大致劃分為軍事與非軍事兩個應用范疇。其中,軍事用途主要聚焦于偵察監視、目標攻擊及搜救援助三大職能。在非軍事領域低空航空器應用呈現多樣化趨勢,包括物流配送、緊急救護、空中旅游及個人出行等諸多方面。尤其在商用物流領域,無人機已成為革新亮點,以其迅捷精準的特性,實現了貨物的定點投放,尤其在邊遠或道路閉塞區域,無人機物流的價值尤為凸顯,極大優化了供應鏈效率。在醫療救援領域,無人機同樣展現非凡實力,能夠迅速遞送急需的血制品、藥物至目的地,顯著壓縮救治等待期,提升緊急醫療服務的質量。此外,還能裝載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等急救器械,為突發心臟病患者爭取寶貴的生命黃金時間。與此同時,低空航空器諸如直升機和飛行汽車,為旅行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空視角,營造別具一格的游歷體驗。而就日常通勤而言,低空載人交通工具的試點運行已初見成效,如2024年8月18日在江蘇昆山到上海浦東之間啟動的“空空聯運”項目,標志著低空通勤模式在長三角地區的實質性進展,預示著未來城市間的立體化、高速化出行方式的變革。
(二)低空航空器的研發及其在緊急醫學救援中的應用現狀
目前,國外無人機的新技術、新裝備日益成熟,其中美國和以色列的發展處于領先地位,而以英國、法國、俄羅斯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也在快速發展中。國外無人機作戰需求及無人機機載武器發展趨勢呈現出“一個體系、三大領域”的“1+3”格局,即智能協同體系及信息對抗領域、空中優勢領域、防空壓制領域。英國政府則通過集中資源培育了多個民間救援組織,與軍隊合作,共同構建了覆蓋全國的低空救援站點網絡。英國知山大學科研團隊利用無人機執行迅速的醫療援助與傷員分類,以便科學調整資源調度與傷員處理次序。以色列已將無人機應用于戰時醫療救援與航空應急救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無人機能夠迅速運送藥品、醫療設備及急救人員,為現場急救提供及時支援,并有效傳遞醫療信息,顯著提升救援效率。相比之下,我國是在21世紀才邁入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我國自主研發的“彩虹”系列無人機已實現國外大規模出口。2012年以大疆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公司將多旋翼無人機平臺推向世界。自此,無人機的應用與發展前景引起越來越多國內專家學者的關注,并積極開展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胡超等提出利用無人機的高機動性和全地形適應性,有效提供緊急救援物資支持。梳理了通用航空在公共衛生應急救援中的作用,闡述了無人機在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處置中的應用潛力。馬昊宇等]探索建立空陸兩棲子母式智慧醫療應急救援無人機系統以期構建新型院前急救系統,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現有院前急救醫療系統不足的需求。

二、低空航空器在緊急醫學救援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尚未形成統一的指揮體系
盡管2018 年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改革已經促進了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的整合,并提高了整體響應能力,但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特別是低空航空器應急救援)的協同效應在具體應用場景中仍未充分顯現。目前,應急、交通運輸、公安、氣象、電力等多個部門仍然各自管理,遵循各自的職責與處置流程。在這種缺乏統一協調機制的背景下,多元管理結構可能導致指揮傳遞與決策過程的復雜性和低效性。例如,在緊急情況下,跨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不暢、決策不統一以及資源調配延遲等問題尤為突出,可能浪費寶貴的救援時間,直接影響低空應急救援任務的執行效率與成功率。因此,構建一個高效、協同的航空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加強跨部門信息共享、決策協同與資源調配,是提升低空應急救援能力與效率的關鍵。
(二)人才保障尚未形成有力支撐
人才是驅動低空航空器在緊急醫學救援中有效應用的核心。當前,我國低空應急救援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專業人才短缺,涵蓋低空應急管理專家和一線救援人員在內的專業人才供應不足;教育培訓體系欠完善,缺乏系統化的培訓計劃和專門課程,加之現有人員的再教育與技能更新機制滯后,難以適應低空應急救援技術的快速發展。
為解決這些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聯合成立的專業團隊已投入研究與培訓工作中,但仍需擴大團隊規模,加速專業人才儲備,短期內構建完備的人才支持體系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此,加強人才培養和教育體系建設,提升培訓質量和效率,成為迫切之需。
(三)裝備設施運維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續
低空航空器等應急救援裝備和設施的高成本問題,對資金有限的部門或地區構成了顯著的財政負擔。確保航空器在服務期間的持續運營與升級,是構建穩定、可持續低空救援體系的關鍵。這不僅關乎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更直接影響到救援體系能否長期有效滿足救援需求。高昂的運營與維護成本,不僅限制了裝備更新的頻率,還可能降低設施維護標準,進而影響應急響應速度與救援效率,成為低空航空器在緊急醫學救援應用的一大障礙。因此,尋求成本效益更高的運營模式,以及探索資金支持的新途徑,對于推動低空航空器在緊急醫學救援應用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張世翔 ,黃天翔,馮瀛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