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低空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得益于技術創新、產業鏈完善以及市場需求多樣化等優勢條件,還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持。然而,低空經濟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困境,制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市場規范化運。因此,深入探索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既需要充分利用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優勢條件,也必須針對低空經濟的現實困境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有在優勢與困境之間找到平衡,才能為低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依據和方向。
一、 多方聯動,推動低空資源共建共享
依托新質生產力發展趨勢與行業導向,低空經濟所涉不同利益相關者共同合作,整合資源、技術和經驗,實現低空資源的最優配置和高效利用。通過持續的資源共用來降低低空空域資源的稀缺性帶來的挑戰,促進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通過新質生產力所凸顯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實現低空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在此過程中,低空經濟利益關聯方整合各方資源,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作用,從而更有效地利用低空空域資源至關重要。以我國西北部地區為例,其擁有較為充沛的空域資源,因此可以通過建設更多通用機場來吸引通航企業的投資。在通航領域投資時,企業應該充分了解我國低空空域資源的分布情況,并在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投資空域依賴性強的通航項目,以合理利用有限的低空資源。例如,在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和內蒙古等西北部地區,建設飛行訓練基地和投資飛行培訓項目就顯得尤為合理和具有前景。
其次,通過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低空經濟的生產力水平,提高低空經濟產值和利潤率。多方聯動能夠促進資源共用和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低空經濟的規模效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投資先進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通用機場建設和維護、航空器設施改善等方面,提高低空空域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并提高效益。同時,加強區域間協作與資源共享也是提升低空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通過建立共享資源的平臺和機制,不同地區之間可以互相協助,共同利用低空空域資源,減少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降低低空經濟經營成本,進而提升低空經濟整體經濟效益。
最后,通過形成新質生產力,引進先進技術和創新理念,推動低空經濟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由于低空經濟涉及多個相關產業,例如航空、航天、通信、農業等,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多方聯動,通過整合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各方資源,建立產業聯盟、技術交流平臺、產學研合作等機制,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與優化,實現全產業鏈的升級與提升。此外,推動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也是關鍵。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可以促進低空經濟的有序發展,提高低空經濟運營效率和水平,降低低空經濟風險和成本,增強低空經濟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低空經濟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

二、 科技創新,保障低空經濟安全底線
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低空經濟安全底線的保障。安全是任何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推進低空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統籌考慮發展與安全,以實現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科技創新不斷改進低空飛行器的設計和制造技術,使其更加安全可靠。通過應用先進的材料、結構和工藝,提高飛行器的耐久性和抗風險能力,降低低空經濟事故發生的概率。在材料方面,諸如復合材料、高強度合金等新材料的引入,為飛行器提供更輕、更強、更耐腐蝕的結構基礎,提高飛行器的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降低低空經濟事故發生的概率。在結構設計方面,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實現飛行器結構的精確優化和復雜加載條件下的仿真分析,從而提高其設計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通過優化結構設計,降低飛行器的重量,并符合空氣動力學特性,以提高其飛行性能和安全性。針對飛行器在復雜環境下的工作特點,采用智能化的結構設計,使其能夠自動適應不同工況下的載荷和環境變化,提高飛行器的適應性和可靠性。在制造工藝方面,引入先進的數字化制造技術如3D 打印、數控加工等,以及智能化制造系統,實現飛行器的高精度、高效率生產,提高零部件的質量一致性和工藝穩定性,保障整個飛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先進技術為低空飛行器提供高效的監測和控制手段,及時發現并應對潛在的安全隱患。在監測方面,無人機監測系統配備多種傳感器,包括高分辨率攝像頭、紅外線探測器、激光雷達等,這些傳感器能夠全面感知飛行器周圍的環境狀況、地形地貌和氣象條件等因素。通過實時采集大量數據,并借助先進的數據處理算法,準確分析飛行器所處的空間位置、飛行速度、高度、姿態等關鍵參數,以及周圍環境的動態變化,從而為飛行器提供全面、準確的監測信息。在控制方面,基于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建立飛行器的運行模型,并實現對其運動狀態的預測和控制。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實時分析和處理,可以識別出飛行器潛在的安全風險,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確保其安全避讓避險。同時,基于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還可以實現對飛行器的智能控制,使其具備自主避障、自動返航、緊急降落等功能,提高飛行器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安全性。
三、錨定目標,實現低空經濟降本增效
實現降本增效是低空經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應建立明確的降本增效目標,尤其是技術成本、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成本以及政策法規的成本等目的,更加有序地推動低空經濟降本增效。
在技術層面,有效降低低空智能設施的成本是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優化實現的。首先,重點在于研發階段加強投入,致力于開發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傳感器技術。涉及采用更經濟但性能較高的傳感器組件,以及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以提高對低空空域的識別準確度和覆蓋范圍。其次,為了減少對硬件設備的依賴,需要對低空經濟相關數據處理算法進行優化,以提高數據利用率和處理效率。包括采用高效的數據壓縮和存儲技術,以及開發智能算法和模型,從而實現更加精確快速的數據處理,降低低空設備硬件成本和能耗。最后,推動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也是關鍵,例如引入自動化控制系統和智能監測設備,以降低設備的人工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通過實現設備運行的自動化,進一步降低低空智能設施的總體運營成本,從而提升低空經濟的可持續性和競爭力。
在管理層面,有效的資源管理是實現低空智能設施成本優化的重要策略。首先,采用先進的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流程優化技術,有助于降低低空經濟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通過建立供應鏈網絡、優化供應商選擇以及實施精益生產和智慧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低空設備生產與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其次,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體系至關重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預測,通過及時發現成本異常和波動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整和控制,以確保低空經濟成本的穩定和可控。最后,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也是關鍵。通過培養專業化的團隊,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效率,可以降低低空經濟管理成本并提升其績效; 通過招聘和培訓高素質的人才,建立激勵機制和績效評估體系,以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低空經濟整體管理效率和績效水平。
在政策層面,政府通過提供稅收優惠和補貼等方式,減輕低空經濟企業經營壓力,鼓勵其增加研發投入和擴大生產規模; 包括降低企業所得稅率、提供研發費用稅收抵扣等措施,以促進低空經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加快項目審批進度,簡化審批手續和流程,以降低低空項目建設周期和成本,提高低空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同時,設立專項基金和科技創新獎勵,支持低空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轉化,激發低空經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力。政府應明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包括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規范市場秩序等,為低空經濟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和法律保障,降低其經營風險和成本。
國、政策引領,賦能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
回顧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文件的發布歷程,自2021 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國家規劃; 到2023 年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暫行條例出臺,空域管理條例等不斷細化; 到2024 年低空經濟發展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再到2024 年3 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 2024—2030 年) 》,這一系列政策為培育低空經濟提供有力支撐。這也表明政府對低空經濟發展的積極態度,但是相關針對性的政策還有待完善。
第一,政策制定與規劃。政府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政策制定與規劃需要深入研究行業特點與發展趨勢,采取前瞻性、系統性的方法。首先,建立健全的低空經濟政策研究機制,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或委員會,由政府部門、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組成,負責對低空經濟領域的相關政策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規律的政策。其次,加強與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溝通與合作。低空經濟涉及航空、物流、交通等多個領域,政府需要深入了解行業的發展需求和挑戰。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研討會、開展調研等形式,與行業代表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為低空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實踐性的支持和指導。最后,政府通過建立行業咨詢委員會或專家顧問團等機制,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與低空經濟政策制定的全過程,確保低空經濟政策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政策執行與監管。政策執行與監管是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應加強對低空經濟從業者和相關企業的準入和退出機制管理。鑒于低空經濟的多元化特征,政府需要建立靈活、包容的準入機制,考慮低空經濟企業的創新能力、安全保障水平和市場需求,以確保低空經濟行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應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及時淘汰不符合行業標準和規范的低空經濟企業,防止低空經濟出現無序競爭和質量風險。其次,政府應建立健全的行業監管體系,加強對低空飛行器的注冊登記、飛行許可和飛行監控,確保飛行安全和空域秩序。同時,還應加強對低空設施和設備的監管,確保其符合標準和規范,提升低空經濟行業整體風險防控水平。最后,政府應推動低空經濟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以規范低空經濟行業內各個環節的生產、操作和服務流程,提高低空經濟行業整體質量水平。
第三,政策評估與調整。政府應當根據低空經濟的特點和發展需求,建立科學合理的低空經濟政策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低空經濟產值增長率、企業創新能力、安全生產水平、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指標,以全面反映低空經濟政策實施對低空經濟的影響和效果。定期組織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對低空經濟相關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及時發現低空經濟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改進低空經濟相關政策的方向和措施。同時,在低空經濟政策評估和調整過程中,政府還應充分傾聽低空經濟行業主體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低空經濟企業和從業者的溝通與合作,形成政府、企業和市場的良性互動機制,共同推動低空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作者:張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