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各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工程項目建設也不例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的通知》(發改投資規〔2023〕304號),明確要求不管是政府投資類還是企業投資類項目都要在建設方案章節中增加數字化建設方案的論述,具體數字化方案內容皆需包括“提出以數字化交付為目的,實現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數字化應用方案”。
一、可行性研究中數字化發展的現狀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在可行性研究編制過程中的應用也日益凸顯,為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更為全面、高效、準確的數據支持,也為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可行性研究中報告編制數字化發展可以分為人工計算、錄入階段,借助個人計算機進行簡單計算階段,借助互聯網信息查詢、傳輸階段,云儲存、云計算階段及人工智能五個階段。傳統的可行性研究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信息搜集,然后通過手工方式進行整理和處理。同時,在研究中數學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通常需要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復雜的數學手段,由于理念及軟件、硬件等條件限制,互聯網、數據庫、數據挖掘等技術尚不能得到充分應用,使得研究人員難以快速地獲取到相關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深入挖掘,從而限制了為可行性研究提供更為精準和全面的信息支持。客觀來說,目前的可行性研究中數字化發展的現狀僅僅處于借助互聯網信息查詢、傳輸進而向互聯網、云計算邁進階段。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數字處理技術在可行性研究中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智能化任重道遠。

二、可行性研究中數字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影響數字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在可行性研究編制過程中,比較突出的有思維慣性、技術基礎設施、成本效益等多個方面。
(一)思維慣性問題
主要表現為:一是對新技術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對數字化轉型可能帶來的變化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思維慣性問題可能導致在報告中忽視了數字化發展的潛在益處。二是在可行性研究中忽視了數字化戰略對業務模式和流程的深刻影響。傳統思維習慣使得人們更容易停留在過去的成功模式中,而忽視了數字化所帶來的創新和變革。
(二)數字化基礎設施軟硬件建設問題件建設問題
數字化發展依賴于健全的基礎設施,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可能會忽略現有基礎設施的不足,導致在數字化實施過程中面臨各種技術障礙。這可能包括網絡帶寬不足、過時的硬件設備以及不兼容的軟件系統等。
此外,數字化發展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安全性和隱私問題變得尤為重要。在可行性研究中,可能會忽視對數字化系統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的考慮,從而導致潛在的數據泄露、網絡攻擊和信息安全漏洞。
(三)數字化初期投入產出效率問題效率問題
數字化轉型通常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資,涉及到新技術的采購、培訓、基礎設施升級等方面。在具體工作中,可能會低估這些初期投資的規模,導致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財務壓力,影響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在數字化初期,由于新系統和流程的適應期,可能會導致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效率不明顯。這種情況可能會使決策者對數字化項目的收益產生懷疑,從而影響項目的繼續進行。(作者:鄧林玉 范建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