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針對PPP咨詢行業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9號)要求,咨詢機構要通過在線平臺履行法定備案義務、接受行業監督管理;同年發布的《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2017〕2059號)要求,咨詢機構要堅持“合法、合規、專業、自律”的原則,深入研究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咨詢服務新要求,加強PPP項目策劃、論證、建設、運營階段管理能力建設,準確把握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商業訴求,提高項目全過程咨詢服務能力。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依法依規加強PPP項目投資和建設管理的通知》(發改投資規〔2019〕1098號),一方面,指導有關方面通過充分競爭、自主擇優選取PPP咨詢機構,嚴禁通過設置“短名單”“機構庫”等方式限制社會資本方、金融機構等自主選擇PPP咨詢機構;另一方面,對PPP咨詢機構不履行備案程序和違反合同服務、關聯回避、質量追溯、反壟斷等規定,以及違反712號令決策程序規定、咨詢或評估服務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影響項目決策實施的,要求嚴格按照規定給予處罰。
綜上,行業主管部門對PPP咨詢機構既“悉心呵護”,又嚴格要求,希望發揮其特有的專業性,服務于PPP項目策劃、論證、建設、運營階段管理全生命周期。PPP新機制為包括政府、社會資本、第三方咨詢機構等在內的各方主體指明了方向,機遇與挑戰并存。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咨詢機構若要把握好機遇,從容應對挑戰,以實現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可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

挖掘政策機遇,靠前思考研發
一是研究PPP新機制提出的新規定,創新探索新實施路徑。例如,PPP新機制明確,支持依法依規合理調整土地規劃用途和開發強度,通過特許經營模式推動原有資產改造與轉型,提高資產利用效率。預期會對政府持有的一些因種種原因閑置或暫停實施的存量項目、存量資產有重大的助力作用。PPP新機制提出,探索分層設立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支持項目依法依規加快辦理前期手續。目前,國內很多城市建設用地十分緊張,在PPP新機制下探索深度利用既有基礎設施地下或上蓋空間,可有效提高用地使用效率,預計未來在大中城市適用場景較多,可有效解決在存量設施所在區域新建項目導致的產權不清晰問題。
二是細分類,深挖掘,精準施策。當前,盤活存量資產已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存量資產規模巨大,其中包括大量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資產,且大量集中和沉淀在央企和地方國企等市場主體手中,而這些市場主體又是商業銀行的重點客戶群體。咨詢機構在協助這些市場主體梳理存量資產時,可對其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資產進行細致分類和深入分析,甄別出適合采用PPP、PPP+REITs等模式盤活的資產,并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服務。
三是探索并推動打造新的發展和投融資服務模式。結合政府、央企和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特點及其在發展地方經濟、產業升級、盤活存量資產、創新發展、開拓市場等方面的訴求,以及商業銀行風控偏好等,探索和推動打造新的發展和投融資服務模式,如“輕重分離、輕重融合”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市場主體,重點打造四種能力
一是打造存量項目分類處置的咨詢服務能力。嚴格按照PPP新機制以及PPP存量項目分類處理意見的相關要求,統籌解決存量項目所面臨的分類處置問題,重視存量項目的整改問題。對于已運營的項目,咨詢機構可繼續提供績效評價、調價咨詢服務,同時兼顧存量資產的盤活提供基于項目端的REITS咨詢等存量服務。對于在建項目,關注審計發現的重點地區、重點問題的在建項目,提供項目整改的咨詢服務,協助業主規范發展在建項目。對于未開工的項目,存在政府承擔融資責任的項目、政府付費項目、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或政府需給予運營補貼的項目,協助業主規范處置。
二是重構特許經營方案編制的能力。在PPP新機制下,實施方案的編制將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前,要求咨詢機構具備特許經營方案的編制能力。PPP新機制明確,特許經營方案編制工作由實施機構牽頭,通常可委托咨詢機構幫助其進行編制。特許經營方案可參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進行編制,通過項目需求分析,合理確定項目建設內容和規模,明確項目產出(服務)方案;從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產出(服務)效果、建設運營效率、風險防范控制等方面對特許經營模式的可行性進行專題論證,為特許經營操作實施提供依據。特許經營方案審核工作可參考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權限和要求,由發展改革等部門對項目履行審核手續,必要時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
三是重視PPP新機制下項目運營評價的能力。PPP新機制要求,定期開展項目運營評價,包括對項目運營情況監測分析,評估潛在風險,建立約束機制,加大公共監督力度,開展績效評價等。雖然PPP新機制對項目運營監管考核沒有明確與建設成本掛鉤,但對于特許經營主體的運營能力及效果而言,應是時刻要高度重視的主要工作,特許經營主體要自行承擔運營效果。對此,咨詢機構要充分重視,并向社會資本進行必要和恰當的提示。
四是提高數字化服務和管理PPP項目的能力。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發展,PPP咨詢行業將涌現出更多智能化、數字化等創新形式,PPP咨詢行業服務也將變得更加高效、透明。咨詢機構通過數字化和信息化方式實現數據收集、分析和挖掘,可精準評估項目風險和投資回報,幫助政府和社會資本進一步規避風險。
倡導行業自律,助力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行業自律。咨詢機構要行穩致遠,遵紀守法、堅持合規底線;要堅決杜絕惡意低價無序競爭,共同創造良好的行業生態。
二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咨詢機構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PPP新機制規范實施;制定和完善PPP咨詢業務操作標準規范,著力解決PPP項目工程技術、招投標、投融資、項目管理、法律和財務等方面難題,結合服務對象實際需求,為PPP項目提供形式多樣、精準有力、優質高效的服務,助力PPP高質量發展。
三是強化合作共贏。咨詢機構要廣泛研討、分享觀點、共促提升;要優勢互補,加強交流、合作共贏。(作者:王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