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走數字化轉型之路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之舉。本文從探討體育產業現狀入手,剖析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因,并根據實際提出相應發展建議。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一)體育消費主體更為個性化、多元化
1、與傳統消費特征相比,在數字信息時代的體育消費者更加青睞于特別定制的個性化體育產品與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并愿意為此更高的支出買單。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和平臺向體育產品供應端提出個人需求,供應端將賦有個人愛好的定制化體育產品高效送達至消費端,導致帶有個性化logo的體育用品不斷涌現。
2、隨著人們健康理念和消費意識的轉變,更加注重體育產品帶來的健康性、娛樂性、休閑性等內在價值,各年齡段的消費者均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尤其是擁有中等收入的“70后”“80后”作為體育消費的主力軍,是支撐體育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群體。同時,“90后”以及“網生代”群體作為體育消費的重要力量,對體育產品功能多樣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社交性與成就感成為其涉足體育領域的新動機。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老年群體更加注重生活健康,數字與體育融合技術為老年群體追求高品質健康生活帶來便利。2018年,《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表明,運動健身和旅游是中老年人參與最廣的社會活動。
(二)體育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表1顯示,中國體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體育產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2,745億元擴大到2021年的12,245億元,增加幅度達到346.08%。2011~2019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以及增長速度呈波動遞增態勢,2015年達到最高34.95%,這離不開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政策影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呈負增長,但在2021年迅速恢復,增加值為12,245億元。整體上,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規模呈持續增長態勢。(表1)

表1 2011~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及增速一覽表
(三)體育產業從業者逐年增加。因國家統計局沒有單列專門的體育產業從業人員數據,因此采用“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代表體育產業從業人員。表2數據表明,2011~2020年文化、體育與娛樂業城鎮總體就業人數呈持續增加態勢,從2011年的135萬人增加到2020年149.5萬人,10年增加14.5萬人,增幅10.74%。就業人員缺口較大,無法跟上體育產業規模擴張的速度,因此未來對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需求巨大。(表2)

表2 2011~2020 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一覽表(單位:萬人)
(四)體育產業作為精神需求登上消費舞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我國人民對生活的要求由生存需要向發展需要和享受需要轉變,而體育不僅具有觀賞、體驗、娛樂、創造等特性,也滿足人們對磨煉意志、培養優秀性格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等精神層面的需求。另外,當前社會競爭劇烈,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體育健身可以有效地排解日常緊張情緒,改變人體亞健康的狀態。因此,體育產業的一端連著國家強盛,另一端連著人民身心健康,已然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社會文化形態登上了大眾消費舞臺,是作為人們精神上享受和身體上健康休閑的一項重要服務產業,且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動因
(一)政策引領推動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是為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達到政府部門預期效果而制定。近年來,我國根據體育產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從體育產業系統、結構和空間構造等作出統一規劃,對體育產業統籌規劃與轉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為實現體育強國目標,出臺多項利好政策,尤其競技、體育制造業等方面的數字化發展政策文件層出迭現,如2019年出臺《體育強國建設綱要》,2021年相繼出臺《(2021-2025年)全民健身計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有力支撐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二)全民健身興起,體育需求空前增長。內生需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樣是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才能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全民健身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激發了體育產業的內在需求。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隨著全民健身參與群體不斷擴大,刺激體育用品業、體育轉播業、體育競賽業等需求增加,同時也促進體育與醫療、旅游等領域的融合,為拓展體育產業發展新空間、培育新動力提供支撐。全民健身的興起與體育產業需求迅猛增長為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大動力。從全球經濟發展進程中可知,當某國人均GDP達到9,000~10,000美元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將上升一層級,我國人均GNP在2018年達到9,732美元,由此可知我國正處于精神文化需求旺盛階段,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三)數字經濟協同效應帶動體育消費。數字技術協同效應對體育消費產生變革性的影響,尤其是疫情過后的新的線上體育消費方式為消費者體驗感、便捷性和支付方式帶來巨大變化。在消費體驗感方面,數字虛擬技術將場館體育賽事搬進網絡,采用VR虛擬技術、元宇宙等最新數字技術,使體育愛好者具有身臨其境之感,極大改變傳統體育消費模式;在便捷性方面,數字技術的快速運用不僅增強體育消費者的體驗感,還提升了消費者的便捷性,尤其是跨越時空較大的不同國家舉辦的全球體育賽事,可充分利用數字電視、數字回放等手段,減少體育愛好者趕赴現場觀賽成本;在支付方式方面,5G、數字密鑰等技術的發展,使跨越國境的支付方式日益便捷和安全,不斷推動體育消費方式的改進。
(四)疫情沖擊倒逼體育產業走數字化之路。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都造成了經濟重創,體育產業也無法幸免,大中小體育競賽被迫取消、體育設施建設被迫停工、體育用品零售業發展降至冰點,我國體育產業受到重創。與此同時,人們被迫居家的生活也喚醒了大家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重新建立體育消費的觀念。疫情期間,一系列新型體育形態的涌現如線上競技、居家健身、線上培訓等,獲得了體育愛好者的一致肯定。群眾體育消費習慣的改變與體育產業正處于多樣化發展階段。即使在后疫情時代,我國仍然面臨中小企業、體育俱樂部、贊助商縮水或撤資,尤其是體育產業零售業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倒閉,這些問題反映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傳統體育產業意識到只有利用智能技術走體育產業數字化之路才能沖出體育產業低迷狀態,為體育產業發展轉型提供新的突破口。

三、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建議
由上文所述,無論從國家政府層面還是人民群眾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角度分析,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時代的必經之路,能有效提高體育產業競爭力。
(一)營造體育氛圍,增強體育消費意愿。充分借助媒體、短視頻等信息平臺,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加入體育的益處,不斷將全民健身理念傳播給群眾。在數字經濟時代,各行業新型經濟形態層出不窮,可以大膽創新體育產業新形式,不僅能在體育消費領域占據主導權,也為群眾參與體育創造更多的選擇渠道,提高群眾參與體育的意愿。一方面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年齡人口構成,針對性地設計體育項目,如提供體育場地、開展線上線下體育培訓活動等,積極引導群眾建立正面的體育消費觀念,強化群眾體育消費意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通過二維碼與人臉識別等數字技術將多種不同體育場景結合起來,分析不同體育消費群體的需求,為消費者精準智能化推送畫面與服務,吸引用戶自主消費。
(二)打造體育產業數字化平臺。當前,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多元領域,平臺化已然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產物。體育產業數字化平臺不僅體量巨大,能夠容納國家、省、市體育局,體育產業相關的企業、組織以及體育消費個體等多元主體的參與,還為各主體集中群眾智慧意見、提出訴求提供捷徑,使各方都能有效參與體育產業發展轉型。因此,要盡早樹立體育產業數字化平臺意識,有利于體育企業與需求市場的協調銜接;積極地培育體育產業平臺企業,通過樹立體育產業平臺企業典型,招引更多的體育企業加入數字化轉型隊伍。另外,平臺收集的數據價值轉換,如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的產品、參加的競賽活動、鍛煉的項目等所有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可以為體育企業應對時刻變化的體育需求提供一份助力,能更加精準地采取措施,為不同體育產業領域提供決策參考,為進一步實現體育強國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三)加大人才培養投入。體育專業技術人才是實現數字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亦是健康中國和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國體育方面人才缺口巨大,需要從多方位支持人才培育工作,培養大批具備家國情懷、健康體魄的專業化、高素質體育人才。一方面人才培養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政府可以進一步加大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經費投入,為人才培養創造物質條件。同時,可以支持具備體育資質的高等學校與數字企業開展深入合作,針對性培養符合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建立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實踐基地、鼓勵有經驗的企業高管去高校掛職或者遠程授課等方式為體育人才培養提供高質量數字化教師資源。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學科壁壘,努力推進體育學科與經濟學、電子信息與通訊工程等學科的人才交叉融合培育工作,學科交叉培養能為探索數字體育新型業態創造新動力。
(四)強化數字技術的應用。首先,利用數字技術縮短體育產品更換周期。時效性是當今人們對高質量體育產品與服務的重要要求之一,應借助數字技術應用優勢滿足新時代體育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如企業無法迅速響應消費市場的變化,則會被淘汰。一是配備數字技能專業的管理型人才,能及時對市場消費者需求變化做出精準應對;二是利用數字技術進一步縮短體育創新產品研發時間,搶占體育產品新市場;三是借助數字技術對投入成本進行科學分配,保障體育企業高效運營與盈利。其次,利用數字技術節約買賣雙方信息獲取成本,為雙方對接提供便利。在碩大的體育系統內,供需雙方想要精準匹配合適的體育產品與服務免不了花費較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而通過互聯網對體育產業與服務企業的宣傳,使消費者能按需準確搜索商家信息,可以有效地節約這部分成本。最后,利用數字技術促進體育智能化、情景化發展。利用5G、AI、VR等技術,為體育參與者設計個性化的體育場景,使參與者能身臨其境地體驗體育項目,尤其是在大型重要的體育賽事、活動或是紀念日時,模擬情景能給參與者帶來情感共鳴,深層次推進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作者:趙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