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緊抓能源轉型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聚效應初顯、產業招商穩步推進。但是,蘇州新能源產業發展仍面臨缺乏統一規劃、投資過熱、市場化機制不完善、投資缺乏協同等挑戰。

一、蘇州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在新能源各賽道領域,例如光伏、風電、智能電網、動力電池及儲能、智慧能源等,蘇州均有布局。尤以光伏產業最為典型,基本涵蓋了上游的晶硅原材料(如硅片、銀漿)、中游的組件輔材及裝備(如接線盒、背板、膠膜、跟蹤支架、逆變器核心部件)、下游的建設運維和技術服務,2022年,產值達882.4億元,同比增長35.3%。無論是產業鏈整體延伸度,還是細分領域影響力,蘇州光伏產業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均占有優勢地位。在智能電網、動力電池及儲能、氫能、風電產業等領域,蘇州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壯大,橫向拓展能力不斷提升。智能電網核心領域功率半導體的上下游均有龍頭企業分布;動力電池覆蓋了上游正負極材料、中游電芯及控制系統、下游儲能電站開發和電池回收;氫能產業擁有氫能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等領先技術;風電產業的上游葉片、發電機、鑄件以及中游的風塔、電線電纜等核心零部件領域也均有布局。正因為賽道多和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帶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蘇州新能源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978億元,同比增長28.4%,高于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24.3個百分點。
(二)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截至2022年底,蘇州集聚新能源企業546家,其中規上企業382家。擁有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3家,高新技術企業259家,重點企業35家,瞪羚企業29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0家。《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中,蘇州位列全國第三,比2022年上升4位(見表1)。此外,阿特斯、邁為股份、協鑫科技、固德威、天華新能、天順風能6家企業還上榜《2023胡潤中國能源民營企業TOP100》(見表2)。從競爭優勢看,光伏領域的協鑫科技在顆粒硅生產及鈣鈦礦電池方面,阿特斯光伏科技在光伏組件方面,晶銀新材在銀漿方面,中信博在跟蹤支架方面,邁為科技在光伏電池絲網印刷設備方面均具有領先優勢。

風電領域的天順風能是國內風電塔筒制造的龍頭企業,其主營產品風力發電塔架處于全球領航地位。智能電網領域的阿特斯陽光電力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站開發商之一。動力電池及儲能領域,有固德威(全球三大儲能逆變器供應商之一)、天華超凈(氫氧化鋰頭部廠商)、星恒電源(輕型電動車鋰電龍頭企業)、蔚藍鋰芯(電動工具鋰電龍頭企業)。制氫環節,擁有華昌化工、東華能源等龍頭企業。氫氣儲運環節,擁有國富氫能(儲、運、加裝備市場占有率均列全國第一)、中集圣達因(國內最大的低溫液氫儲罐和運輸裝備生產商)等企業。強勢龍頭企業發揮主導作用,有力增強了產業鏈韌性,并拉動形成了規模與集聚效應。
(三)產業招商穩步推進
2023年3月,蘇州九大市級新能源產業園(見表3)正式授牌,拉開了深挖區域資源稟賦、精準招商的大幕。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的項目紛紛落地。例如,協鑫科技、固德威、阿特斯等頭部企業啟動了由專營光伏轉為“光儲充換”系統集成的項目,盛虹儲能電池超級工廠、贛鋒鋰電華東基地動力電池項目、帝航集團新能源動力電池防護產品等項目也先后落戶。

表3 蘇州九大市級新能源產業園產業招商情況
(作者:胡蘇敏 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