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作為重要科技資源,既關系到生物安全,又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起到支撐作用。掌握實驗動物資源分布現狀和支撐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不僅有助于實驗動物管理工作開展,確保國家和地區生物安全,更有助于支撐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南京市實驗動物整體發展上雖有優勢,但問題也較明顯。一方面,相關單位對實驗動物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實驗動物資源支撐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力度不夠,其中企業創新帶動作用不強,高校院所雖集聚了大量實驗動物資源,但投入到產業鏈上的很少,科技成果轉化不足。
1.實驗動物工作重視程度不足
實驗動物工作在生物安全和支撐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上都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對實驗動物工作重視程度不足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地方主管部門宣傳力度不夠。由于市(區)不具備實驗動物管理的審批權和執法監督權,因此管理限于配合省級主管部門開展實驗動物的屬地管理監督工作,對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
二是實驗動物管理工作對專業要求高。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實驗動物許可證管理辦法(試行)》《實驗動物管理條例》《江蘇省實驗動物管理辦法》等均包含大量實驗動物專業知識,對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儲備要求高,但同時具備專業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較少。
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在近兩年年檢工作中發現,持證單位普遍存在法人變更申請不及時、設施面積與許可證登記不符等問題,不僅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確保生物安全。
2.企業創新帶動能力不足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從事實驗動物工作分布在醫藥研發、醫藥外包(CRO)和檢驗檢測等產業鏈環節,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但從近三年南京市持證單位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企業擁有實驗動物資源與高校院所差距較大,創新帶動能力不強,與蘇州市差距較大。
(1)生產和使用實驗動物企業數量較少。2020—2022年,南京市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企業數量雖有增加,但增速緩慢。2022年南京市52家持證單位中,企業30家,占比58%。與南京市相比,2022年蘇州市持證單位共39家,其中企業34家,占比87%。可以看出,蘇州市在持證單位少于南京市13家情況下,企業類卻比南京市多4家,說明南京市實驗動物資源投入到生物醫藥產業鏈上的較少,企業創新帶動力度還需增強。
(2)企業開展實驗動物相關科研能力較弱。2022年南京市30家持證企業中,僅有4家企業利用實驗動物開展科研項目,項目數和經費分別占全市2.4%和4.3%;僅有1家企業開展實驗動物科研項目,項目數和經費分別占全市13.3%和2.2%;實驗動物相關標準制定上,僅有1家企業申請標準1個、立項1個;實驗動物相關論文發表上,4家企業發表國際、國內論文17篇,占全市0.8%。可以看出,南京市實驗動物相關科研項目研究集中在高校院所,企業在科研項目能力上較弱,科研成果較少。
(3)企業高層次人才缺乏。2022年,企業從事實驗動物工作人員總數增長15.3%,但博士研究生學歷人員下降19.4%。從學歷構成上看,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84.4%,但博士研究生學歷占比僅3.5%,較2021年減少1.5個百分點;碩士研究生學歷占比21.6%,較2021年減少0.5個百分點;本科學歷占比36.4%,較2021年減少2.1個百分點;大專學歷占比22.9%,較2021年增加4.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企業從事實驗動物工作人員以碩士研究生、本科和大專為主,其中大專學歷比重上升,其他學歷比重均下降,說明從事一線實驗動物飼養人員比重上升,從事科學研究人員比重下降,不利于人員結構優化和相關領域技術研發。
3.高校院所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不足
南京市擁有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大學等豐富的高校院所資源,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等。2022年,高校院所承擔利用實驗動物開展科研項目數和獲得經費分別占全市的78.4%和81.8%;開展實驗動物科研項目數和獲得經費分別占86.7%和97.8%。
然而,高校院所在使用這些創新資源開展對外服務較少,更多的是投入到內部科研教學上,導致科技成果轉化較少,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不足。2022年,16家持證單位開展實驗動物對外服務,其中高校院所8家,占比50%;簽訂合同1534個,占比43.7%;合同成交額18448.11萬元,占比25.6%;技術交易額17400.55萬元,占比31.1%。可以看出,高校院所擁有大量的實驗動物創新資源,獲得經費占全市80%以上,但開展對外服務的合同成交額占比不足30%,沒有很好地將創新資源投入到產業鏈上,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不足。

二、對策建議
1.加強實驗動物許可證單位日常監督管理
(1)加強監督管理。地方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明確管理工作中的隱患點,掌握突發實驗動物生物安全事件的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關鍵環節,提高安全管理和應急應變能力。在日常調研、年檢統計、抽樣檢查等工作中嚴格把關。
(2)加強實驗動物工作宣傳力度。一是利用每年4月24日“世界實驗動物日”,聯合園區或持證單位共同開展實驗動物主題活動,擴大安全科普宣傳,提高從業人員和公眾對生物安全、動物倫理和生命科學的認識;二是通過榮譽表彰調動從業人員工作積極性。根據《江蘇省實驗動物管理辦法》,對在實驗動物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廳給予表彰和獎勵。2022年,南京市3個集體和3位個人獲此榮譽。接下來,應積極鼓勵持證單位和個人積極申報相關榮譽,調動工作積極性。
(3)加強安全培訓和專業知識培訓。針對實驗動物工作培訓較多,如2023年一季度開展的新申領許可證單位管理培訓會,針對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做了全面講解,南京市7家單位參與。接下來,南京市主管部門應繼續積極做好相關培訓。
2.加強產學研合作
南京市擁有豐富的高校院所、醫療機構資源,集聚了大量的實驗動物資源,應該充分發揮該優勢,為高校院所和企業搭建橋梁,鼓勵開展科研項目聯合攻關,促進實驗動物科技成果轉化。
(1)加強產學研合作相關政策宣傳。目前,江蘇省持續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科技副總項目、“揭榜掛帥”聯合攻關項目等項目建設,均旨在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整合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由于信息不對稱,企業對政策了解不全面,主管部門可以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形式,走進園區和企業,做好政策宣講工作。
(2)將產學研合作水平作為項目建設重要評價指標。在項目立項和績效考評中,將產學研合作情況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倒逼企業主動尋求與高校院所合作。在近些年企業調研、項目評審中發現,大量生物醫藥企業由于在榮譽資質方面較弱,很難與高校達成產學研合作,因此也很難拿到更多榮譽資質。截至2022年底,30家持證企業中建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為12家、高新技術企業為16家,分別占40%和53.3%。因此,應對沒有獲得榮譽資質的企業做好跟蹤輔導,逐步提升其綜合實力。
3.布局創新平臺建設,統籌實驗動物資源
通過布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公共技術服務水平,解決生物醫藥產業鏈內共性技術需求。通過每年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和績效考評工作,挖掘從事實驗動物生產銷售、科學研究的企業,重點關注江北新區、江寧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內的企業,引導其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統籌區域內資源,對外提供技術研發、產品研制、檢驗檢測等服務,解決產業內共性技術需求,促進區域內實驗動物研究、生產、銷售、服務內循環。
南京市作為實驗動物大市,應該對實驗動物工作提高重視,統籌協調好實驗動物資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實驗動物安全管理,將實驗動物作為重要創新資源投入到生物醫藥產業鏈發展中,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