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現實特點
作為后發國家,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存在產業規劃晚,戰略導向和發展路徑相對較為模糊,發展目標與日本等國家仍有差距等現實特點。
1.產業規劃
當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處在探索和謀劃階段,存在產業規劃晚、發展路徑模糊和可行性欠缺等現實特點。在戰略規劃上,中國優先發展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在純電動基礎上發展插電式和燃料電池汽車,走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協同發展的道路。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求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2017年,才初步形成國家、省級、地市和區縣四級涉氫規劃體系。2020年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要求把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用作為未來15年發展愿景,突破相關技術瓶頸,提升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及關鍵基礎材料的研發能力。2021年8月,首批三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啟動。“十四五”規劃出臺后,氫能產業出現快速發展之勢,全國已經超過20個省份發布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劃和指導性文件。據統計,目前有超過1/3的央企布局了氫能產業鏈,多地開始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
在產業規劃政策的指導下,各地氫能產業勢頭猛、發展迅速,但我國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規劃較晚,仍處在探索和謀劃階段,缺乏明確的戰略導向和發展路徑。同時,許多地方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劃和定位沒有落實、也偏離實際,更多是喊口號式的戰略動員,發展方向和路徑都不夠清晰,可行性有待考察。
2.發展目標
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目標與日本存在一定差距。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目標上,雖然我國提出2025年實現運行車輛10萬輛、2030年實現100萬輛的目標,但與日本存在較大差距。而且,日本不僅做出遠景發展目標,還制定詳細規劃,要求2030年實現800km,到2025年電堆額定功率密度為4.0kW/L、電堆成本低于每千瓦3000日元、燃料電池系統成本低于每千瓦5000日元。而我國除了江蘇和大連制定一些詳細的發展目標外,其他地區均沒有制定詳細規劃。與此,我國各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目標都比較空泛,一些關鍵指標缺項,規劃依據不足。在國家大政策倡導下,一些地方的氫產業規劃為響應國家而倉促出臺,不排除可能為了搶熱點、拿補貼,搞“氫圈地”的嫌疑。
二、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基礎優勢
雖然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劃晚、發展目標與日本存在差異,但龐大的國內市場、豐富的氫資源及不斷完善的氫能源設施,使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一定的產業發展條件和優勢。
第一,龐大的市場需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擁有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隨著收入水平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國民對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據國際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預測:到2030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將達到30萬輛;到2050年,將達到300萬輛。一方面,隨著國家對純電動汽車補貼的減少,以及相關政策向支持氫能源汽車發展的傾斜,國內消費者將會更多轉向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另一方面,作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汽車市場仍有較大份額空間,尤其新能源汽車。如表6所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依舊較低,2021年650.23萬輛,僅占總汽車保有量的28.2%,目前主要集中在傳統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上。所以,中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需求仍然較大,市場優勢較為明顯。
第二,豐富的氫能源。當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已初步掌握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另外,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位列第一,在低碳清潔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2018年,氫氣產量約為2100萬噸,占能源總量的2.7%。預計2030年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占終端能源的5%;2050年達到6000萬噸,終端能源占比10%以上。豐富的氫能源更容易使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普及。隨著中國制氫優勢的顯現,將會降低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成本,從而使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成為可能。

表5 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表 6 中國汽車保有量、氫氣產量及增速
第三,加氫站建設規模大。近年來,隨著我國氫能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和推進,加氫站項目布局及落地持續加速。2022年,我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數量的40%,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國內氫能產業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超過300家。2022年11月16日,第二屆氫能國際峰會發布,國內就有50家氫能企業進入“2022全球氫能企業TOP100”榜單。因此,隨著中國加氫站數量的不斷增加,也會提高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使氫燃料電池汽車更具產業發展優勢。(作者: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