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竹鄉安吉作為典型,探究鄉村振興背景下其竹產業的規劃布局,以期為鄉村振興與竹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促進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
一、安吉竹產業發展概況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間”(甘元鼎《孝豐道中》),位于浙江省北部的安吉縣,是著名的“中國竹鄉”。全縣“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覆蓋率達70.1%,13.53萬hm2的林地面積中竹林面積便占6.73萬hm2,素有“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的美稱。立足豐饒的竹林資源,安吉在竹林生產經營、竹加工行業轉型提升與竹旅、竹文化產業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至今安吉已有1500余家竹加工企業,1000多個專利技術,竹醋、竹家具、竹建筑等竹產品全面覆蓋生活。乘借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安吉竹林景點、竹文化展示館、竹特色民宿涌現,竹旅產業方興未艾。2022年浙江省兩會上,安吉以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占全國近10%的竹業總產值,為全國乃至世界鄉村綠色經濟發展提供先例。竹已然成為安吉的代名詞。
二、安吉竹產業規劃與布局探索
2.1總體規劃
針對鄉村振興與雙碳目標結合背景下竹產業的振興發展,規劃提出以竹林碳匯作為突破口、以三產深度融合為主要路徑的發展策略。通過延長產業鏈,推進竹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并推動與竹加工業、竹文化康旅產業等融合,引領鄉村在生態、經濟、空間、文化等層面振興發展。
(1)推進竹林資源可持續經營
建設竹林碳匯交易收儲中心。依托“兩山銀行”,安吉于2021年創立全國首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開辟碳匯空間、碳匯收儲、增匯工程、交易分配四大場景,構建林地流轉、碳匯收儲、基地經營、平臺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鏈閉環體系。竹林經營水平得到提升,竹林碳匯生態價值實現多元化,碳匯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源泉。
推廣竹林多元復合經濟模式。開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依托竹林資源打造竹林康養基地、生態教育基地等產業融合體,促成農林牧旅等資源的共享與協調發展,構建生態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改善竹林基礎設施建設。對林間道路與竹林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規劃,為生產資料運輸、竹林旅游業等的發展升級提供便利。
(2)推動加工行業轉型升級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發揮科技創新中流砥柱的作用,提升并發展綠色智能加工技術、推動傳統加工產業向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創新產品的研發,將竹產業融入綠色生活、綠色建筑等方面。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抓住竹林碳匯改革的契機,建立1個國家竹產業園區主平臺、5個共富產業園(重點竹小微園)、100個共富小微產業園(竹材分解點)、X個重點竹產業項目的“1+5+100+X”產業體系,打造竹產業循環經濟復合產業鏈,形成全竹利用體系。
(3)加強產業與文化的融合
文化是竹產品區別于其他產品、提高附加值與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人與竹產品產生精神交流的媒介。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東亞文明是竹子文明。具有中國韻味、富有東方獨特人文色彩是我國竹產業絕無僅有的優勢。挖掘竹文化底蘊,深入解讀并展示竹文化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倡竹筷、竹椅等竹日用品的使用;為竹編、竹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展示與傳承平臺,表現并傳遞生態、美學價值,營造獨有的場所精神。對外開放國際交流平臺,竹產品不僅是交易往來的商品,更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文化促進產業的發展,產業則反哺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2.2產業布局研究
(1)省際方向協同合作
安吉位于長三角高速經濟發展區西部,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及現代化快速交通道路的發展,著眼于省際方向的協同發展。聯動長三角東部上海、杭州等地的都市產業區,以綠色生態與科技創新為發展主題,將竹產業發展輻射至更廣的區域范圍,推動產業、資源集群共享,形成長三角生態綠色與產業發展的一體化格局。
(2)縣域內空間布局
基于縣域內的產業資源稟賦與天然生態格局,安吉規劃構建“一心兩帶,五區聯動”的縣域空間總體結構。
①打造城市發展核心圈。以中心老城區為主體,統籌兼顧生活、生態、經濟等多元發展,圍繞集生態宜居、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于一體的城市建設主題,將綠色智能產業技術與社會生活相融合,推動竹筍、竹家具、竹材料等以竹為媒的生產生活示范應用項目發展,打造產業發展核心地帶。
②“兩帶”串聯實現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兩帶”的銜接優勢,充分利用兩帶沿線的區位優勢與產業優勢,形成協同發展的集聚效益。以“融杭連皖都市產業承接帶”連接上海、杭州等長三角都市區和產業平臺,推動竹產業對外開放窗口的建設,打造產業集聚鏈,實現聯動發展。串聯“西苕溪生態綠水經濟帶”兩側的現代化農林場地、竹產業示范園區,在經濟帶兩側全面打造綠色景觀活力帶,融合文化、旅游與康養產業,創新生態旅游模式,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③因地制宜建設五大區塊。突出區位優勢與地域特色,安吉在縣域內劃分五大區塊并推動建設發展。
其一,從核心區向西北孝豐、杭垓方向延伸,打造生態涵養區塊。保障竹林生態環境并提升竹林生態系統質量,發揮竹林碳匯、保持水土等生態價值。適度發展林下經濟,科學布局竹林生產設施空間,推動林下種植養殖、林間旅行等產業建設,加速三產融合發展。
其二,從核心區往南向天荒坪、山川方向延伸,憑借區塊內靈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天荒坪竹海度假區等知名度假區的優勢,打造林業生態經濟區。推動生態康養旅游、特色鄉村民宿等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促進旅游業態多元化。
其三,向北往天子湖、梅溪方向延伸,借助高鐵帶來的紅利,打造綠色智造區塊。區塊位于長三角東西連接的重要戰略地位,高鐵等現代化交通的建設為竹產業對外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安吉于此打造長三角東西連接的節點型樞紐,推進省級綠色制造高新區和長三角產業合作區湖州片區安吉分區建設,推動產業的集群發展,打造功能完善、集約高效的綠色智造產業群。
其四,向西往鄣吳、天子湖延伸,打造精品文化區。區域內安吉古城遺址公園奠定了文化底蘊,竹本身所攜帶的東方文化意蘊更使產業獨一無二,吳昌碩藝術小鎮、教科文新區建設發展,以體驗、游學等方式集中展示了安吉文化,使文旅產業經久不衰。

其五,向東北往溪龍、梅溪方向延伸,打造現代農業區塊。現代化農業發展離不開生態與科技的主題,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支持,安吉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推進國家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筆架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共建,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資源互動,協同推動技術創新、產業進步、經濟發展(見圖1)(作者:湯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