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和發展田園綜合體的模式并帶動帶動潢川當地經濟的發展, 本文以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為例應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實踐, 詳細分析了項目的基本概況和規劃設計的相關內容, 總結了項目設計過程中的難點與發展實踐。對當下鄉村建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同時也為田園綜合體的具體實踐應用提供借鑒。
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現有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的差距下, 由鄉村自行完成鄉村現代化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隨之而來產生了一系列相應的問題, 諸如鄉村建設的雜亂無序、布局分散、風格各異、田園風貌嚴重破壞、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等, 面對上述問題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但問題解決的成效并不理想, 仍然存在一大部分破敗的鄉村景觀。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初次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 這不僅讓已有的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有了新的方式和前景, 也讓一些鄉村有了發展方向[1]。田園綜合體是城鄉統籌規劃體系有用的補充, 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之一和重要的支撐, 是農業農村統籌發展、城鄉融合的主要規劃設計類型。
1 田園綜合體理論探索
1.1 田園綜合體的概述
田園綜合體的概念是國內外理論經驗和實踐在中國新形勢下的全新定義。中央一號文件原文中提到“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2]。在鄉村進行大范圍整體、綜合的規劃、開發和運營, 構成一種新的社區與生活方式, 以鄉村特色有機生態農業為主, 使農業、旅游和居住三大產業板塊聯動發展, 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在規劃中含有田園娛樂活動體驗、田園歷史文化科普教育、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田園社區和有機農業的生產銷售等一些區域, 田園綜合體為城市中向往生態觀光田園生活的人們提供一片樂土。
1.2 田園綜合體的特征
田園綜合體是以一種可持續性綜合發展的模式而存在, 主要集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生態觀光和田園社區為一體, 實現了中國鄉村現代化全面發展。田園綜合體包含六大建設理念。
1.2.1 以旅游為主導
城市生活壓力的劇增和公共旅游時代的到來, 使得度假旅游休閑成為一種潮流, 深受大家的喜愛。田園綜合體依托城市并服務于城市, 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使人們親近自然, 領略山水之美。
1.2.2 以產業為核心
在田園綜合體中將第一產業 (農、林、牧、漁) 、第二產業 (特色手工業、環保產業) 和第三產業 (旅游業、房地產業、服務業、文化產業) 的各個資源進行整理合并, 統一進行開發和利用, 使得各產業之間相互促進, 盡最大可能地發揮出各自的優勢, 以帶動整體的發展。
1.2.3 以文化為靈魂
田園綜合體要與當地的風土民情、鄉俗鄉規、民俗演藝等文化特色結合在一起, 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 拒絕千篇一律。除此之外, 在田園綜合體中還要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活動, 感受鄉村生活的苦與樂, 了解和學習到當地的歷史文脈, 引導人們重新思考生產與消費、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的關系, 缺乏文化內涵與地域特色的田園綜合體是不可能完成可持續發展的[3]。
1.2.4 以流通為支撐
各類基礎設施都是啟動田園綜合體的先決條件, 缺少現代化的交通、通信、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田園綜合體是沒有辦法與外部更廣闊的地區接洽在一起的, 因此要讓現代化變得暢通, 才可以構成一個向外開放的經濟空間。
1.2.5 以體驗為價值
田園綜合體是生產、生活、生態以及生命的綜合體, 有別于都市快速化的生活, 田園綜合體重視的是一種體驗的過程, 在田園綜合體中的生活是需要慢節奏地去感受, 感受其中的優美景色、農耕生活和歷史文脈[4]。
1.2.6 以復興為目標
建設田園綜合體要堅持以農為本,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護耕地是重要前提, 確保農民參與和受益, 保護好青山綠水, 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 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讓農民充分分享發展成果, 更有獲得感。
1.3 田園綜合體的價值
1.3.1 形成有別城市圈的休憩地
田園綜合體給人們提供遠離城市生活圈的鄉村生活圈, 從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隔離出來, 形成“短距離, 短時間和慢體驗”的鄉村休閑地。
1.3.2 促進產業經濟的多元化
轉變單一農業發展模式, 提升第三產業的比重。田園綜合體的農業經濟有利于第一, 第二和第三產業綜合發展, 改變依靠農業經濟發展的單一模式, 提升農業與旅游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方向, 開發多類型的農業觀光[5]。
1.3.3 有利于打造地域特色
田園綜合體推崇發展當地特色農業, 以當地主要農作物和農業形式出發, 開發當地原生態獨特的地域軟文化, 發展體現當地特色的農業模式。
1.3.4 改變傳統農業的基本模式
田園綜合體在鄉村的發展, 有利于傳統農業的轉型, 推行綠色可持續農業, 發展農業的新業態[6]。
2 田園綜合體發展實踐
以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規劃設計為例, 將田園綜合體發展理念運用在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規劃設計中, 使其付諸于實踐。
2.1 項目基本概況
該項目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雙柳樹鎮的東南部, 占地85.24 hm2, 緊鄰S338省道和010縣道。地處潢川、光山、商城、固始四縣的交匯處, 是該區域的中心。交通便利, 商貿發達, 區位優勢明顯 (圖1) 。
圖1 區位分析圖
雙柳樹鎮全鎮以淺山丘陵地形為主, 東部、西部為丘陵龍崗, 中部、北部是平原, 淮河支流白露河穿鎮而過。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 季風性濕潤氣候, 天氣暖和, 降水豐沛, 年平均氣溫15.3℃, 無霜期226 d, 年平均降雨量1 046 mm, 光熱近似江南, 適合發展水產養殖和多種農作物種植。
2.2 項目規劃設計
2.2.1 設計理念
在田園綜合體的背景下, 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宗旨, 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始終強調以人為本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在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進行有機的、合理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規劃設計, 使得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 把鄉村旅游、生態觀光、度假養生、歷史文化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打造一個具有生態性、文化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田園綜合體[7]。
2.2.2 設計原則
(1) 生態性原則。以生態保護為主, 開發利用為輔。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規劃設計應該與該區域現有的地形、地質、植被、河流等自然生態資源相結合, 降低因為人工修建而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破壞的可能性。在保護原有條件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使園中的植物、建筑、山、水等有機統一[8]。此外, 也要重視對園區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
(2) 地域性原則。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規劃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其地方特色, 綜合考慮園區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等因素, 從而規劃設計出信陽具有代表性的農村特色產業園。園區內植物的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 充分利用場地中已有的植被, 喬木、灌木、草本有機搭配, 形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結構。選用鄉土樹種作為園地的根本樹種, 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降低后期的養護管理費用。園區內農作物以特色有機水稻和油菜花田為主;苗木種植以香樟、欒樹、桂花為主;果樹采摘以獼猴桃、藍莓和樹莓為主。園區中有著豐富的旅游休閑元素:有以健身為主要特色的自行車元素;有以休閑娛樂為主要特色的溫泉度假、農家樂、休閑木屋等元素;有以歷史文化為主要特色的古城墻、寺廟等元素;有以商業開發為主要特色的商業開發區、民俗文化街等元素。這些元素之間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使得園區內容豐富, 極具吸引力。
(3) 系統性原則。將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合理地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功能區域, 使各功能區形成一個大的生態系統, 以方便游客觀光和工作人員的管理。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主要包括溫泉酒店度假區、民俗文化街區、電商物流產業園區、美麗鄉村社區、垂釣區、有機水稻種植區、果樹采摘區、安壁城古遺址保護區、花海區、苗木種植區、寺廟區等功能區域, 對該園區要進行系統的統籌規劃, 使其景觀風格系統統一。
2.2.3 設計策略
田園綜合體建設以農業、文旅及地產三大板塊相結合, 在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規劃設計中, 對這3個板塊進行了合理劃分。首先, 農林板塊是3個板塊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根據現場調研分析, 將原有農林種植地塊中生產效益好的地塊都歸到了農林地塊中, 占地約57.7 hm2。其次, 文旅板塊經過投資規模、客源大小以及場地環境等因素的考慮之后, 結合該園區的地域特色以及歷史文化特色, 最終劃分了約14.4 hm2。最后, 地產板塊則是由美麗鄉村社區為主的住宅開發區組成, 占地約11.2 hm2。
在劃分出三大板塊之后, 將其他的功能區域融合填補進去, 相互銜接形成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
2.2.4 結構布局
根據場地現狀將結構布局劃定為“一帶四環” (圖2) 。一帶:是以場地的中心軸線為一條生態帶, 把場地中各個功能區域都串聯在一起。四環:第一環是以電商物流為主要內容, 位于園區北部的電商物流產業園區;第二環是以農田和住宅為主要內容, 分別是位于園區北部的美麗鄉村社區和位于中部的有機水稻種植區組成;第三環是以文化和苗木為主要內容, 分別是位于園區東南部的花海游覽區、安壁城古遺址保護區、寺廟區和苗木種植區組成;第四環是以商業和休閑為主要內容, 分別是位于園區西南部的民俗文化街區、溫泉酒店度假區、垂釣區、鮮果采摘區組成。
圖2 結構布局圖
2.2.5 用地指標
在原場地指標的基礎上, 需要增量的是道路、公共綠地、苗木用地、商業用地、辦公管理用地的指標。保量的指標主要是需要對場地中大規模的農田用地進行整合和改良, 并且住宅指標要與原宅基地指標基本持平。減量的指標主要是沒有開發利用的土地以及一些池塘。
旅游開發項目主要需要考慮到旅游人數以及常駐人口。旅游客群主要包括自駕游客群、青少年客群、田園文化愛好者、中老年養生客群、婚慶客群以及宗教信仰者。常駐人口主要就是在園區中以及園區周邊居住的人口 (圖3) 。
2.2.6 交通流線
在交通的劃分上除了考慮園區出入口的道路交通設計之外, 還要考慮到園區內部各個功能區域之間的聯系。規劃設計將園區的道路分為一級道路 (6 m) 、二級道路 (4 m) 、三級道路 (2 m) 和塑膠自行車道路 (2 m) 。一級道路主要是把園區中的主要功能區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在大的分區方面促進各區域之間相互的聯系和融合, 并保留每個區域相對的獨立性;二級道路主要是貫穿在每個功能區域的內部, 用來加強內部之間的聯系和流通;三級道路是園區中景色優美可供游人步行賞景感受田園風光的道路;塑膠自行車道路主要分布在園區的中部和南部, 與園區的旅游路線相結合, 沿途經過溫泉度假區、垂釣區、民俗文化街區、鮮果采摘區、有機水稻種植區、花海游覽區、安壁城古遺址保護區、寺廟區、苗木種植區, 使游客在騎自行車的同時既鍛煉了身體, 也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風景, 還可以參與到不同的田園環境當中, 滿足現代都市人民對休閑觀光旅游的高品質要求 (圖4) 。
圖4 道路分析圖
3 實踐中的思考
田園綜合體是農林、旅游、地產三大板塊的結合, 在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規劃設計實踐中, 首先是對場地現有的農田與林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利用, 優先發展, 以此來帶動其他的發展;其次是對場地中適合開發旅游以及文物保護的地塊進行規劃設計, 逐步發展, 以此來豐富場地的內容;最后是把場地中的住宅用地相結合, 綜合規劃管理, 形成社區, 使其不再分散化, 并且在場地中規劃設計電商物流產業園, 加強場地中經濟、貿易的發展, 帶動場地整體的發展。三大板塊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互相進行溝通和連接, 使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可以更好的發展, 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田園綜合體 (圖5) 。
圖5 總平面圖
4 結語
如果城市對于鄉村是物質儲備, 那么鄉村對于城市來說就是精神依托。城市對于鄉村的憧憬從未間斷, 田園綜合體的出現使這個憧憬更加的具體化。田園綜合體別于過去農業旅游發展的模式, 是一個可以廣泛推廣和可持續的模式[9]。
目前, 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一期已經開始實施, 田園綜合體理念也已經逐步被當地認可。一二三產業的有機結合發展使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既促進了河南天湖農村特色產業園的循環可持續發展, 也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田園綜合體把都市人和鄉村人“融合”在了一起, 形成城鄉互動。通過田園綜合體, 可以進行產業開發和融資管理, 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 還可以傳承和發揚當地的特色文化、繁榮當地的經濟、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10]。未來田園綜合體農業的發展模式推廣與應用之后, 無疑會把中國鄉村的現代化程度推向更高, 城鄉差距將會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