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突破口。“十二五”期間,我國的高端裝備發展有了全面的進步,國產高鐵已經成為國內重點出口軌道裝備,國產北斗導航系統也逐漸成熟,國產大飛機C919也在組裝中。但是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比如海洋石油工程裝備、機器人制造等,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
一、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空間廣闊
2010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1.6萬億,占裝備制造業的8%。根據《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裝備制造業將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智能化是裝備制造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2010年我國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其系統等部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15年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0億元,國民經濟重點產業所需高端智能裝備及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2萬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十二五”期間智能制造裝備將突破關鍵基礎零部件、智能儀表和控制系統、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智能專用裝備等四大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支撐國防、交通、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發展和升級。產業布局方面,目前國內的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分布在工業基礎發達的東北和長三角地區,以數控機床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研發和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遼寧、江蘇、山東、浙江、上海、云南和陜西等地區,同時,工業機器人將是未來智能制造裝備發展的一個新熱點,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將是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市場,此外,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產業在河南、湖北、廣東等地區也都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

三、重點產業分析
(一)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行業保持較快增長
2014年上半年,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22.1億元,同比增長14.5%,增幅較2013年同期回落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41%,增幅較2013年同期回落5.7個百分點;完成出口交貨值79.2億元,同比增長10.6%,增幅較2013年同期回落8.2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8%,較2013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二)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趨勢良好
2014年上半年,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8.2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10.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83.1%,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115.9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我國新簽各類海洋工程裝備81艘(座),其中自升式鉆井平臺11座、半潛式鉆井平臺3座、鉆井船3艘及生產平臺3座,海工輔助船59艘,合同金額79億美元,世界市場份額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
(三)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增速大幅提高
2014年上半年,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 709.6億元,同比增長31.14%,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39.25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1.9%、10%;實現利潤148.5億元,同比增長61.24%,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67.07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5.6%和同比下滑19.1%;完成出口交貨值32.4億元,同比下滑1.84%,其中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出口交貨值分別同比下滑0.2%和同比增長223.7%;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產銷率分別為95.4%和92.3%,較2013年同期分別下滑0.5個百分點和提高2個百分點。
(四)工業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200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僅約為1 500臺,到了2013年需求量達到了28 200臺,在10年的時間內增長了13倍左右。金屬加工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注。據預測,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萬臺左右,與日本并駕齊驅;2015年的需求量將達到3.4萬臺,將超過日本3 000臺左右;2016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