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園綜合體的內涵界定入手, 對比分析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支持的10個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的建設特色, 總結了農業生產、產業加工、文旅休閑、生活居住和綜合服務等五個功能區的建設內容, 并以宜昌市富裕山田園綜合體為例, 探討其實施“坡改梯”型荒山開發、打造“古兵寨”文化和推進農旅融合的發展路徑, 提出了立足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切實關注農戶利益訴求、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等促進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建議。

1 田園綜合體的內涵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1]。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就是田園綜合體的建設[2]。田園綜合體實質上是“田園”與“綜合”的合體, 即是以農業生產和鄉村田園景觀為基礎[3], 突破常規農業單線發展思維模式[4], 融合工業、旅游、創意、文化等相關產業[5], 構建農業發展新動能[6], 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2,6]。
2 田園綜合體建設概況
2017年5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財辦〔2017〕29號) 確定了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云南、陜西、甘肅等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7]。綜合考慮各地區發展建設基礎以及改革創新工作推進和試點代表性等因素選取了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東蓮花院鄉、山西省襄汾縣新城鎮、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鎮和上梅鄉、山東省沂南縣岸堤鎮朱家林、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石埠半島、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重慶市忠縣新立鎮和雙桂鎮、四川省都江堰市胥家鎮和天馬鎮、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 (金雞鄉、河圖街道、板橋鎮、鄧莊鎮和大鄧鄉) 、陜西省漢中市銅川縣耀州區小丘鎮[8]等10個代表試點 (表1) 。
由于自然稟賦和經濟發展程度存在地域性差異, 各試點地區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內容也理應有不同的側重。各試點地區經營主要是以特色農產品為基礎, 地區獨特歷史文化為依托, 特色產業為支撐, 深度融合一二三產業, 輻射周邊區域, 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產業加工、文旅休閑、生活居住和綜合服務, 其具體功能見表2。
3 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以宜昌市富裕山為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的楊家河村建立生態旅游有限公司, 并發展成為宜昌市農業產業龍頭公司、湖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2017年成功舉辦卡拉寶長板速降國際公開賽, 打開國際市場。本研究以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楊家河村的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例, 通過實地調研分析總結出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圖1) , 對其他地區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有借鑒意義。
表1 10個代表性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建設特色匯總
表2 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建設區的功能劃分
圖1 富裕山農旅融合型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3.1 區位優勢明顯
宜昌富裕山交通十分便利。富裕山與宜興公路相鄰, 距小溪塔30 km, 距宜昌市區40 km, 距三峽國際機場65 km, 距離4A級景區三峽大瀑布12 km, 距離朝天吼漂流景區僅1 h車程, 是人們鄉村游的首選地。
3.2“坡改梯”型荒山開發
宜昌富裕山原本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山, 通過荒山生態開發, 對10°~25°的坡薄土和具有耕地開發條件的非耕地進行地型調整, 采用獨特手法種植, 使梯田更具觀賞價值, 成為秀美風光中的一道靚麗彩帶。同時富裕山地理獨特, 坡陡彎急, 經過實際測量, 坡道最陡的地方能達到18°, 通過因地制宜, 合理開發, 吸引大批滑板愛好者前來, 打響了知名度。
3.3“古兵寨”文化支撐
富裕山擁有千年“古兵寨”文化, 自夷陵曉峰山脈從馬家寨、李家寨至白家寨連成一體, 長達3.5km, 布設在山脈之頂, 像長城之形, 當地百姓形象稱為“長城兵寨”, 其中最大的是白家寨有36間石屋, 在山頂另一端設立獨立暸望臺, 吸引游客。
3.4 農旅融合經營模式
發展目標:建成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四季采摘、養生度假、兵寨探險、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現代農旅融合型示范園。
經營模式:①開展四季采摘活動, 舉辦各色采摘節, 如草莓節、櫻桃節等, 并且每年舉辦年貨節, 為周邊農民免門票且免費提供場地, 農戶自行攜帶農產品進行販賣, 吸引游客, 帶動周邊農戶致富。②建設2萬m2的特色養殖區, 養殖并出售綠色純天然的散養家禽、黑豬、白山羊等。③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建設大學生寫生創作基地;④建造山頂別墅、度假酒店、集體宿舍、大型會議室等, 承辦大型賽事和培訓活動。⑤推進農旅深度融合, 開發三峽庫區原生態型鄉村游產品, 帶動周邊村寨同步小康。
4 促進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建議
4.1 發展壯大特色高效農業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要以農業發展為基礎, 發展壯大特色高效農業。特色高效農業主要是指所需時間更少或相同時間下獲得更高收益的地區特色農業。其立足點是高效且具有特色的農業, 需要根據地區的地域優勢、自然資源優勢扶持發展地區原有的特色農業, 利用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 壯大規模,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加快實現農業富民。
4.2 因地制宜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既不能生搬硬套, 簡單復制, 失去吸引力;也不能創新過度, 過猶不及。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必須因地制宜, 注重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 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和自然環境進行開發。因地制宜地開發地域性特色產業, 承辦培訓、農業科普、速降競賽、大學生創業等活動, 培育地區特色新產業新業態, 促進地區經濟多元化協調發展。
4.3 切實關注農戶的根本利益訴求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本質是解決“三農”問題, 其參與和受益群體也是農民。因此, 關注農戶根本利益訴求、保障其根本利益也是構建田園綜合體的重要內容。通過鼓勵農民將土地、房屋或技術入股, 以獲取租金、訂單, 實現勞動就業等, 將農民納入利益保障體系中, 使農民真正充分地參與到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中, 增加農民收入, 帶動農民一起致富。
4.4 有序推進農旅深度融合
當前, 田園綜合體建設成效明顯, 然而也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農業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重要內容, 農業產業不強, 田園綜合體就無法實現農產品增值。因此建設田園綜合體要重點把握扶持產業, 不能單純重視農業或是旅游業, 要“雙管齊下”, 綜合建設。以農業為基礎, 深度融合一二三產業, 促進農業產業與旅游、養生、文化等項目多元耦合, 推進農旅深度融合, 建成要素齊全、功能多樣的田園綜合體:(作者:潘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