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鄉村旅游從1980年代的成都“徐家大院”農家樂興起,到1990年代后期轉向農業觀光和旅游休閑,再到現在的觀光、度假、休閑于一體,旅游、生態、等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本文從鄉村旅游各個發展階段表現出的特征,總結出鄉村旅游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繼續與生態相結合,表現出綠色發展態勢
鄉村旅游是生態與旅游相結合的新型旅游方式,體現了游客對原生態自然的向往,鄉村的生態化是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之我國鄉村旅游在現階段更側重與經濟效益的提高,很多鄉村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現代化。在此過程中,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問題伴隨顯現。未來的鄉村旅游應該是生態旅游和農業旅游相結合的新型旅游方式,繼續與生態相結合,打造生態鄉村才能更加吸引游客。
第二,豐富文化內涵,使得鄉村旅游具有“靈魂”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豐富化,單一的觀光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增強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式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鄉村旅游還尚處在不成熟階段,而游客對鄉村旅游的巨大需求量導致很多地區在鄉村旅游開發中出現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不高的問題。在鄉村旅游開發中,要加強對當地資源的有機整合,尤其是對文化資源,如鄉村民俗、民族風情等的深入挖掘,增強對鄉村旅游文化內涵的建設,具有“靈魂”的鄉村旅游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鄉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導致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也使鄉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鄉村不再是原始的鄉村,一味的拆建讓鄉村面貌面目全非。有一些鄉村旅游是以農村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來吸引游客的,也有一些是以古村鎮宅院建筑為吸引物的,這些鄉村旅游模式依賴的就是旅游產品的獨特性,如果盲目模仿,勢必會失去本身的優勢。因此對鄉村旅游的開發,要注意保護村莊的本色,突出當地特色,強調產品差異化,打造與眾不同的旅游產品。
第四,融合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不僅僅是純粹的對農業資源的開發,融合發展是中國鄉村旅游的一大趨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到2020年,要達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的總體目標,基本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鄉村經濟新格局。以“旅游+”為發展模式,讓鄉村與其他資源、產業相融合,也就是形成“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民俗”、“等模式,產生新的旅游產品,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鄉村旅游以農家樂為起點,到現在的多種業態于一體的發展模式,鄉村旅游吸引了眾多目光,各地都在大力推進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從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來看,無論是田園農業旅游模式、民俗風情旅游模式、村落鄉鎮旅游模式還是休閑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鄉村旅游主要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這六大要素,將旅游產品做大做強,做出本地特色,這樣才能吸引來游客,并且留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