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建設生態循環農業放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推動現代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農業保供給、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態的壓力越來越大,農業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資源、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汲取傳統農業精華,傳承農耕文明,迫切需要繼承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破解發展難題,加快現代農業建設,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迫切需要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為此,下面我們總結了五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以饗讀者。
一、創意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意為手段,以產業融合為路徑,通過農業與文化的融合、產品與藝術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將傳統農業的第一產業業態升華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新型業態,拓展農業功能,將以生產功能為主的傳統農業轉化為兼具生產、生活和文化功能的綜合性產業。
該模式可實現當地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提升當地旅游產業的整體實力,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典型:農牧林—生態農莊
以環境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為核心,以生態有機、綠色農產品為基礎,結合開發休閑農業走產業發展之路,在擁有的山、田地上推行種植、養殖,然后將果品、蔬菜和畜禽魚類產品直接提供給到農莊來休閑度假的客人,使餐桌經濟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立體復合循環模式
以蠶桑業、種植業、養殖業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體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該模式可有效緩解該地區水、土資源短缺問題。
典型:魚-桑-雞模式
池塘內養魚,塘四周種桑樹,桑園內養雞。魚池淤泥及雞糞作桑樹肥料,蠶蛹及桑葉喂雞,蠶糞喂魚,使桑、魚、雞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試驗表明,每5000千克桑葉喂蠶,蠶糞喂魚,可增加魚產量25千克,年產雞糞1200千克,相當于給桑園施標準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三、以畜禽糞便為紐帶的循環模式
圍繞畜禽糞便燃料、肥料化綜合利用,應用畜禽糞便沼氣工程技術、畜禽糞便高溫好氧堆肥技術,配套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畜禽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特色林果種植技術,構建“畜禽糞便—沼氣工程—燃料—農戶”、“畜禽糞便—沼氣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糞便—有機肥—果(菜)”產業鏈。
典型:家畜-沼氣-食用菌-蚯蚓-雞-豬-魚模式
家畜糞便和飼料殘渣制沼氣或培養食用菌,食用菌下腳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雞,雞糞發酵后喂豬,豬糞發酵后喂魚,沼氣渣和豬糞養蚯蚓,將殘留物養魚或作肥料。
四、種養加功能復合模式
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為核心的種、養、加功能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采用清潔生產方式,實現農業規模化生產、加工增值和副產品綜合利用。通過該模式的實施,可有整合種植、養殖、加工優勢資源,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該模式適用于從事傳統農產品加工的農戶,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腳料(如豆渣、粉渣)喂豬,豬糞入沼池,沼肥用于種植無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氣用于燒飯、加工、照明。
五、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模式
以秸稈為紐帶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即圍繞秸稈飼料、燃料、基料化綜合利用,構建“秸稈—基料—食用菌”、“秸稈—成型燃料—燃料—農戶”、“秸稈—青貯飼料—養殖業”產業鏈。
該模式可實現秸稈資源化逐級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稈廢棄物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決秸稈任意丟棄焚燒等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同時獲得清潔能源、有機肥料和生物基料。
典型:兔-蚯蚓-雞(豬)循環養殖
兔子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后,用一部分兔糞飼養蚯蚓,蚯蚓長成后用來飼養土雞,一部分經過發酵后用來飼養土豬。成兔屠宰后,兔皮經過鞣制加工成裘皮服裝直接銷售,兔肉加工成各種真空包裝的休閑小食品,兔肉分割后的下腳料經過粉粹后“速凍”加工成飼料用來喂養狐貍和肉狗。豬糞、蚯蚓糞便、雞糞、及狐貍、狗的糞便經過加工制成有機肥。
循環農業模式形成生產因素互為條件、互為利用和循環永續的機制和封閉或半封閉生物鏈循環系統,整個生產過程做到了廢棄物的減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資源再利用,大幅降低農藥、獸藥、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從而形成清潔生產、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產格局?;谝陨衔宸N循環農業模式的介紹,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只有不斷輸入技術、信息、資金,使之成為充滿活力的系統工程,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村資源循環利用和現代農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