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湖北、重慶等地的代表委員為所在地區申報自貿區站臺,提案議案頻現聯名提交之外,作為自貿區主管部門的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也被媒體追問第三批自貿區的進展。
3月14日,針對媒體“今年是否還會新增自貿區”的提問,高虎城部長表示,“去年4月份,國家批準了上海自貿區擴區,同時新增了3個自貿區,這還不到一年時間,應當說效果已經顯現出來,目前正在對其進行評估,擇機根據評估情況再推出相關舉措。”
“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提出“擴大自貿試驗區試點”,同時提出“創新內陸和沿邊開放模式”。
更早之前的2015年12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繼續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
上述對擴大自貿試驗區試點的表述,被外界解讀為第三批自貿區已經漸行漸近。第二批自貿區掛牌即將年滿一年,多地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可以躋身第三批自貿區的名單。
專家:第三批自貿區應鎖定中西部和沿邊地區
地方申報自貿區的熱情始終不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10余個省、市、自治區的代表委員都提出了“設立自貿區”的提案和議案。
重慶市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對媒體記者表示,申請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已就重慶自貿區的方案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進行反復討論,也完成了方案論證,目前處于等待批復階段。據他透露,按照重慶自貿區申報方案,大約占地120平方公里,其中80平方公里在兩江新區。
廣西欽州市委書記肖鶯子也曾表示:“廣西正積極申報中國(北部灣)自貿區,現在已進入最后審批階段。”
其實在稍早前的地方兩會期間,各個地方已先行形成了一個集中申建自貿區的高潮。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地方兩會上,至少有12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申建自由貿易區。
例如,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申報中國(湖北)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取國家早日批準設立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襄陽、宜昌保稅物流中心。”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積極申報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
還有部分申報自貿區的省份已經公布了自貿區規劃。河南省政府網顯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草案)》已起草完畢,涵蓋鄭州、開封、洛陽三個片區,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草案同時提出,力爭2016年底前完成申報的全部工作。
《青島日報》報道稱,山東競逐第三批自貿區的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方案已通過國家部委審批并進入國務院審批環節。山東自貿區約120平方公里,將以青島保稅港區為主體,濟南、威海、煙臺等地的部分區域將納入自貿區范圍。
我國此前兩批自貿區,第一批自貿區在上海,第二批自貿區在福建、廣東、天津,都集中在東部地區,外界認為,中西部和沿邊地區成為政策洼地,因此,將第三批自貿區設定在中西部和沿邊地區的呼聲甚高。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教授告訴記者,第三批自貿區應重點考慮設在中西部和沿邊地區。在她看來,我國長期以來開放型經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因此,東部地區在全球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方面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比如外資、外貿、服務貿易等,東部地區都幾乎占到了80%以上。“這種嚴重的開放不平衡從而也導致了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了區域間發展的不協調。因此,‘十三五’時期要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別,促進協調發展,就必須要考慮繼續加快中西部地區和沿邊落后地區擴大開放的問題,通過發展開放型經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武漢、重慶、成都、西安最有希望?
今年2月底,有媒體報道稱,經過一段時間篩選,第三批自貿區已初步浮出水面,數量可能是5至8家,將落子內陸沿邊地區,并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由于第二批自貿區已經從1個擴圍到3個,第三批自貿區將擴圍到幾個、究竟會花落誰家的問題已引來諸多猜測。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告訴記者,對于設立第三批自貿區,中央正在積極考慮中,可以肯定的是,第三批自貿區在數量上會增加。
上海自貿區從2013年9月29日掛牌至今已近3年,按照官方總結,作為首 個試點的上海自貿區取得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取得突破;以貿易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為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的監管制度實行平穩運行;同時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基本確立。
盡管上海自貿區擴區以及同時新增的第二批3個自貿區的評估工作還在進行中,但高虎城部長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第二批自貿區“效果已經顯現出來”。
相較已經設立的上海、廣東、福建、天津四大自貿試驗區,如果第三批自貿區落子內陸,其將肩負起新的探索使命。這在去年底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可以得到印證,這份文件中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要堅持與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國家對外戰略緊密銜接;特別要加強西部地區和有關產業的參與,使自由貿易區建設更好地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建設,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
那么究竟哪些地區有可能成為第三批自貿區?
霍建國認為,應該是那些有一定經濟總量基礎,對周邊要有一定拉動和輻射作用,能夠對經濟增長和改革開放帶來促進作用的地區。“一些偏僻的地區發揮不了這個作用,給了它自貿區的名分意義也不大。”
基于對周邊要有一定的拉動和輻射作用、成為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的定位,王曉紅認為,湖北的武漢、陜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重慶等中西部地區入圍的可能性很大。
“基于區域的協調發展問題,首先要考慮中西部和沿邊落后地區的開放問題,如果單純依靠這些地區自主地擴大開放非常有難度,所以國家要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這對當地經濟發展會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王曉紅說。
據記者了解,從申請進度來看,山東、湖北、重慶、廣西的自貿區都處于等待國務院批復的最后階段,目前有幾個地方仍爭奪激烈,由于名單還沒有最終確定下來,最后時刻仍存變數。
學者建議:沿邊經濟弱勢地區可打包聯合申報
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要堅持與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國家對外戰略緊密銜接。由于“一帶一路”涉及到沿邊地區開放,在沿邊地區設立自貿區也是應有之義。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沿邊一些省份提出了自貿區訴求,力爭入圍第三批自貿區。
廣西的訴求比較強烈,表現也比較積極。最新的消息是,廣西積極申報中國(北部灣)自貿區現在已進入最后審批階段。早在2014年11月,廣西首次提出“加快申請設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戰略目標定位為:為建成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核心區域和“海上絲綢之路”新門戶、新樞紐,提供強大支撐。
云南也不甘落后。早在2014年5月,云南就提出了自己的訴求。同年,云南省發改委就召集省商務廳等相關部門,對建設云南(瑞麗)沿邊自由貿易園區進行研究論證。云南省商務廳廳長和良輝兩會期間表示,希望國務院盡快批準云南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我國與周邊國家建立更加緊密的貿易安排、建立更高水平的自貿區和推進與周邊國家一體化發展做好試驗。
特殊的地理區位決定了云南(瑞麗)沿邊自由貿易園區在我國面向西南開放決策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獲批,瑞麗試驗區也將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先行區。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也有分析認為,由于沿邊經濟落后地區較多,即便是一些發展基礎相對比較好的地方,如果單獨在當地設立自貿區,基于當地的基礎條件,恐難起到一定的拉動和輻射作用。
對此,王曉紅創新性地提出幾個地方聯合申報自貿區的想法,“比如云南,昆明、保山、瑞麗,可以打包聯合申報自貿區。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也可以由烏魯木齊、阿拉善、哈密幾個節點城市打包聯合申報,甚至東部地區的青島和濟南,也可以聯合申請自貿區。”
這種創新模式應該提倡,可以擴大自貿區政策覆蓋范圍和試驗范圍,讓更多地區共享自貿區的優惠政策和發展空間。王曉紅進一步建議:“采用這種模式也可以考慮在舟山設立自貿區,舟山港口和寧波港口合并也很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