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發展的壓力,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此大大降低了生育水平,同時隨著經濟增長、人民醫療條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壽命大大延長,使我國老齡化速度遠遠高于歐美國家。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速度快、老齡人口絕對數量大、撫養比偏高、經濟發展水平低的特點。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分析,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02億,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14.9%;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6億,占全國人口比例16.23%;2030年將達到3.6億人,占比22.34%,到2050年將達到4.8億人,占全國人口比例的1/3,屆時將達到老齡化人口頂峰階段。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發展,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療衛生、康復護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老人用品蘊涵著很大的市場商機,老年市場的開發潛力是十分巨大的。
政策層面:
2013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的關于養老服務業的新政策,與過去相比政策呈現出走向全局、走向核心、走向制度化構建的新趨勢。新政策涵蓋了簡化行政許可,放寬市場準入;加強規劃布局,保障設施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投融資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完善稅費優惠;加強人才培養,積極促進就業;培育社會組織,鼓勵公益慈善服務等多個層面,標志著我國將發展養老產業提上日程。
市場層面:
在市場需求方面: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提供了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同時城市的養老群體中已擁有一定的消費潛力,部分老年人消費觀念消費已經發生轉變,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的需求,包括教育學習、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等,他們渴望在進入老年后有時間出外旅游、與老友相聚、參與更多的老年群體活動等,他們已經不再受傳統養老方式的約束。以及人口遷移導致的大量空巢老人也存在迫切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市場供給方面:目前全國有一億左右老年人,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養老服務市場供給明顯不足,目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項目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甚大。
困境與出路: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方面存在著定位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缺位”、“越位”時有發生,對此政府應完善相關政策并使之落實到位,突破用地、融資、人才培養三大瓶頸,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發放專項補貼鼓勵老齡群體進行消費,喚醒“沉睡”的潛在消費需求。在養老機構的服務方面,觀念不應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的照護,還應注重精神層面的關懷,使服務更加多樣化、細致化、人性化。同時要突破傳統運作模式,依托公益事業創造性整合資源,借助社會組織力量,打造兼顧公益性與盈利性商業運作模式,打破養老服務業周期長、盈利低的難題。相信隨著體制機制的健全完善、經營模式的創新,養老服務業在不遠的將來必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