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國文化演藝產業有望成為繼電影產業之后的下一個爆發性行業
中機院專家指出:從整體文化產業來看,根據美日等發達國家經驗,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產業消費需求有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人均GDP邁過3萬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緩。2012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費需求快速釋放的過程。
文化行業的快速增長已經在電影產業得到了驗證。與電影行業一樣,演藝行業也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演藝產業的規模大,產業集聚化程度高。
國外演藝市場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區域,劇場密集的分布創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傳、相互刺激的氣氛,擴大了觀眾的整體數量。密集的劇場分布形成一個劇場群落,對于培養戲劇觀眾和戲劇文化,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帶動了旅游、飯店、購物、交通等周邊行業的快速發展。
國外演藝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眾所周知的紐約百老匯聚集了時代廣場附近12個街區以內的39家劇院共計47962座,有100多個舞蹈團、近60個音樂團體常駐于百老匯劇院區進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為12億美元左右,間接經濟效益在43億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個北美的電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億美元。
與電影相比,演藝市場呈現更加小眾化、消費高端化的特點,但是中國的演藝產業也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1、民眾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和對戶外娛樂消費升級的需求;
2、政府政策對文化演出市場和民營經濟的支持;
3、演藝人才隊伍的繁榮發展;
4、演藝產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快速提升。
中國的演藝市場正在進入爆發性的發展階段,目前是最佳的搶占市場戰略發展階段。
(二)旅游行業是成長型的朝陽產業,“主題公園+旅游文化演藝”的模式最有競爭優勢
旅游產業是消費升級最核心的產業之一,是典型的成長型朝陽產業。2013年,盡管遭遇政務消費減少、禽流感疫情和國外游客減少的不利環境影響,我國的旅游行業依然實現高于GDP的增長水平。
在“三公”經費壓縮的背景下,國內旅游仍然實現較好發展,說明大眾消費是國內旅游發展的堅實基礎;此外,出境旅游較快發展,境外消費大幅增長。
旅游行業是政府大力支持的產業。政府相繼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關于金融支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的實施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等政策。
(三)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游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并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游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游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游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在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及文化創意產品特點的背景下,文化創意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景區、旅游企業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新領域、新熱點。北京懷柔影視基地、橫店影視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但提升了休閑經濟時代下的傳統旅游產品和文化活動,而且開始成為各大城市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四)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中國旅游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并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游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游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游”已經成為世界旅游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游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游業的支柱。
(五)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游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游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游產品的各個方面。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游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游客熱衷選擇的旅游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游產品類型。在中國旅游發展相對成熟的很多旅游地,都已經出現了相對完善和成熟的康體保健旅游的產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