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及細流無以成江河。要想成就大業必須要積蓄能量,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懂得控制自己,懂得隱忍。大到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縱觀歷史,我國不乏崛起的案例,歷史上飽受爭議的隋煬帝楊廣受到很多后人唾罵。其實在他早年間,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修葺運河,開倉放糧,開疆擴土,平定邊疆,其輝煌的一生在在其大業五年時達到人生頂峰。如果沒有后來的故事,他必會成為一代圣主而被寫進歷史的榮譽殿堂。
當時的隋朝國力強盛,國泰民安,但楊廣的野心隨其強盛的國力而不斷擴張,御駕親征,攻打高麗,三次攻打,久攻不下,戰士有去無回,國力日漸衰退,隨后被叛軍逼其上吊,最后終其一生。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和日本一樣,但最后必然失敗。
談我國的大國崛起,不知何時有了這種說法,我們國人在奮斗的路上不應有了一些成績就忘記歷史給我們教訓。現在的經濟,更多的在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介入,而普遍喜歡享受資本運作帶來的浮華。無論股價到了怎樣的高度,自身也要達到同樣的高度,不然就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相信是給別人看的,因為我們中國人骨子里的那種要強的性格。
談到大國崛起,就必然具備其金字塔式的產業和資本的積累,我國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非常發達,原因是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外來資本的介入加之人口紅利的影響,因為在同樣的時間需要投入的東西相對較少。如果要是我們的裝備制造業,培養幾批專業高端人才都不止需要30年時間。但只有國民生產總值就可以實現我們的大國崛起嗎?
無論我們在互聯網時代怎樣高速的發展,我們的機床等機器加工精度不達標都不會實現工業4.0的標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及細流無以成江河。無論怎樣的偉大設想,需要雄厚堅實的基礎做依托。從全行業來說,我們的裝備制造一定是基礎,因為沒有這些,哪來的第三產業呢?從裝備制造業自身,工匠精神加之科學的發展規劃也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要多汲取失敗的經驗,盲目擴張不是大國崛起,創造浮夸的空中亭臺不是產業升級。細心耐心苦心鉆研技術是亙古發展不變的旋律,這不是保守,是在未來有能力實現大國崛起時的自我控制,不可控的發展必然會為其不可挽回的錯誤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