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層設計密集發布,市場作用日益突出
1.為政策組合拳點贊
2016年,中國的養老產業從政策層面來看,頂層設計之力度、廣度與深度前所未有。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各部委先后出臺了諸多與養老相關的政策,包括《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等。
分析政府這一“政策組合拳”的總成績單,用民政部培訓中心民政政策理論研究所所長、教授,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成海軍的話說,“2016年的養老政策總體而言呈現五個特點:一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二是出臺政策的數量比過往年份都要多;三是政策比較全面;四是政策更加細化、精準、針對性強;五是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2.強調社區居家養老
成海軍對“更加強調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性作用”有很深的體會。他以《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為例分析道:十二五規劃提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強調“機構的支撐作用”,政府工作重心和政策性補貼主要在發展機構養老上,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不夠,這是當時認知存在的局限性。
十三五規劃強調發揮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居家養老的手段更新更豐富,如智慧養老、互助式養老,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等。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和質量。
十三五規劃把機構養老從“支撐”變為“補充”進行重新定位,使它回歸到其應該的位置。無論“9073”還是“9064”,居家社區養老是占絕對多數的,床位已經不是養老服務業的核心問題。養老服務業的核心問題是滿足2.22億老年人的各種需求。
而關于加強養老服務業的發展,2016年出臺的《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養老產業的進一步推進更加有據可循。成海軍認為,這項政策首先理清了觀念和責任的問題,厘清了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在養老方面的不同責任,其中政府的責任是“?;?、兜底線、建機制”。
其次是向社會透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養老更多的是一種市場行為。養老服務的需求滿足是要解決市場供給的問題,更多的是靠社會力量和企業來完成?!兑庖姟诽岢?ldquo;放開市場、改善結構、突出重點、鼓勵創新、強化監管、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等,是為市場在養老服務業發揮決定性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行業概念角色漸清晰,市場找準定位切蛋糕
1.投資建設運營各司其職值得關注和肯定的是,去年以來,與養老相關的概念界定越來越明確
2016年7月8日,人社部發布《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公布了首批15個試點城市:承德、長春、齊齊哈爾、上海、南通、蘇州、寧波、安慶、上饒、青島、荊門、廣州、重慶、成都、石河子?!吨笇б庖姟访鞔_,試點的目標是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利用1-2年試點時間,積累經驗,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隨著這一險種的推出和普及,社區居家養老的量會逐漸增長起來,這一領域亦會產生更多的商業發展和合作機會。
2.重新認知養老需求
中機院認為,將“養老”與“長期照護”進行概念上的區隔非常重要。過去,市場上一直對“養老”存在認知誤區:以為60歲以上的群體都是有“養老”需求的。實際上,這是將不同養老群體和需求混淆了。
第一,大部分55-75歲的長者群體,真正的需求并不是“養老”,而是“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和健康管理”。
第二,75-85歲或以上的長者,才真正出現“養老”需求——即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的護理型養老需求,他們才需要長期照護服務??梢赃@樣理解:狹義的養老就是長期照護。而除了狹義的養老,還有許多未被充分滿足的復合養老需求。包括老年婚介、老年法律、老年用品、老年物流、老年家政、老年教育、老年保險、老年旅游、老年地產、老年運營、老年醫療、老年護理、老年康復老年公寓、老年社區等。
從人口基數上看,目前護理型養老群體(75-85歲)占總人口數約4%;而老齡化率所指的老齡人口主力人群,是55-75歲的這部分還沒有進入到“護理型養老”的群體。也就是說,老齡人口并不代表護理型養老需求,還應包括退休生活和健康管理需求。因此,企業進入養老產業首先應該有清醒的認識——養老蛋糕究竟要切哪一塊,這是企業切入養老面臨的戰略性重要命題。
三、社會資本強勢出擊,企業并購異?;钴S
1.產業并購出現新變化
2016年,中國內地的養老市場中發生了許多變化,這其中一個最突出的變化是,養老企業與社會資本之間的并購事件不斷涌現。以下四大并購事件筆者認為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宜華健康收購親和源:宜華健康以4.08億元現金購買親和源58.33%股份,為后續打造養老產業鏈奠定重要基石。
第二,光大控股收購匯晨:光大收購匯晨養老67.27%的股權,成立光大匯晨,將繼續堅持輕資產的發展方向,快速地在全國各地開設連鎖機構。
第三,中金收購夕悅:中金旗下以“佰仁堂”為養老機構統一商標,夕悅深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多年;雙方的合作,將打通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通道,形成整個“9073”養老服務體系的完整閉環。
第四,首開攜手寸草:首開股份與知名養老機構北京寸草關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福??萍加邢薰竞献鞒闪⒐荆瑢⑼ㄟ^“融合式養老”模式,盤活社區存量資源,籌備、開業一批具有首開寸草特色的養老服務設施。
那么,并購事件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第一,投資人已從單一的投資商轉型為擁有自身運營服務品牌的投資運營商。資本從以前收購養老物業、設施等資產轉移到關注運營服務能力,尤其是服務本身產生的正現金利潤或正向利潤的運營服務企業。預計這一市場會在十三五期間啟動,最后誰能實實在在直接為老人服務,誰就能夠得到這個市場。
第二,從早期進入養老產業的服務供應商角度來說,深耕多年所積累的品牌、運營團隊、專業經驗是獲得資本青睞的核心因素。運營商聯手資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將自身在前期探索養老產業過程所積累的經驗和價值得以兌現;而資本的資金支持、資源優勢和整合能力是讓運營商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合作力量。
2.合作比競爭更重要
每一例并購事件的背后,都是在明確的企業戰略意圖主導下的理性決策,盡管商業合作模式不盡相同,但至少反映了養老行業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
中國的養老產業還處在比較初始的階段,進入養老產業不僅面臨傳統觀念、支付能力的客觀市場問題,還面臨著養老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有業內人士評價:“養老產業蛋糕很大卻沒成: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很累”,現在的養老產業仍處在做蛋糕的過程,還沒到分蛋糕的階段。如何看待現階段養老產業的商機?合作比競爭更重要。資本方、建設方、運營方、部品供應方以及人才培養機構等各方力量聯手,資源整合與并購升級將為養老產業的下一步快速擴張奠定基礎。
四、養老不再拼單點操盤,標桿房企推戰略規模
萬科養老產品體系清晰做養老,靠單槍匹馬、單打獨斗、患得患失的單點項目操盤模式要過時了。而規模化和戰略式布局將成為養老盈利模式突破的關鍵。中機院認為,標桿房企萬科是房地產開發商進入養老產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2016年,萬科在養老產業方面的動作與布局值得關注:截至2016年9月底,萬科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青島、成都等城市開業運營了12個養老項目和42個日間照料中心。據統計,其中一些代表項目的落地情況分別是:
杭州:(1)大型養老社區:隨園嘉樹;(2)國際化老年康復護理機構:隨園護理院;(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隨園之家。
廣州:(1)城市級旗艦店項目:榕悅;(2)大康復小綜合康復專科醫院“蕙心康復”;(3)社區級別日托項目:智匯坊。
在萬科的養老產品體系下,分別有依托各物業的居家養老,社區日托中心,城市全托、護理中心、養老社區,以及城市旗艦店等不同產品線。其發展的核心邏輯在于:在同一體系下做養老,不同產品線可以做到資源協同、互補共生——社區居家層級“提供觸角和客戶”,城市旗艦店層級“提供專業支持和平臺”,從而構建一個生態有機的發展模式。
中機院認為,以萬科為代表,企業進入養老產業的戰略路徑已越來越清晰:養老運營難度高、微利的特點意味著單點做養老意義不大;突破養老運營微利局面的關鍵在于:在同一體系下通過資源的協同,發展關于養老的不同模式和不同產品線,以規模化兌現養老產業的價值。
2.開發商面臨運營挑戰
開發商進入養老普遍遇到的問題是,服務的提供到底是自己干還是引入合作方?三六九養老產業集團首席運營官司王冉銘認為,若是自我孵化,容易出現內部團隊的管理問題——由于甲乙方關系不純粹,運營團隊未必能作為獨立的運營代表進行前置條件的談判。另一種方式是合作,或許更能推動內部在與服務提供商進行合作和管理的經驗積累。因為當外部人員接受了合作條件,說明它所提供的硬件、支付條款、補貼條款等條件都足夠合理;即便是內部運營團隊來做也能獨立生存和發展,形成可持續的完整運營模式。
五、激濁揚清,2017養老產業值得期待
1.政策重心偏重養老服務質量成海軍認為,從政府的角度看,推動養老產業的重心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從外部政策環境來說,是如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來讓更多的企業、個人、慈善力量和社會力量投入到養老服務業中,為老年人服務,提供養老服務業的需求供給。
第二,從內部環境來看,核心是如何提高養老服務業的質量,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高質量的需求。要做好這一點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機構和社區服務的標準化;對養老服務業實行法制化的管理;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中高端的運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養老護理人員三類人才的水平能力建設至關重要。
2.運營商看好明后年養老市場
夕悅頤養服務機構創始人楊云峰表示,隨著政府主導的長照險、部分商業保險公司的護理險出臺,支付途徑和支付主體進一步得以明確,比較好的投資可能在2018年、2019年涌現。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平臺優勢、專業經驗優勢、運營團隊優勢,都能夠得到肯定和接受,這個階段才具備市場初步繁榮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