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醞釀至今熱度不斷上升,在微信指數中雖然搜索指數不及特色小鎮,但熱度增幅之快遠非特色小鎮可比。
一號文件為“田園綜合體”留下了巨大的解讀與實踐空間,卻沒有更多可以依據的政策。市面上關于田園綜合體的解讀良莠不齊,有的甚至將關于特色小鎮的解讀以及國外發展休閑農業的案例套用在“田園綜合體”之上,難免誤導大眾。
為此中機院只摘錄了眾多解讀中有理有據的見解,供農旅同仁探討、交流。
一、田園綜合體的內涵
厘清田園綜合體的定義,要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是關于主體的定義,它強調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能夠充分參與和受益;
第二是在產業內容上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三個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一)循環農業就是利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廢棄污染最小化的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
(二)創意農業是以審美體驗、農事體驗為主題,具有養生、養美、體驗品味的功能和快樂,提供給在快節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樓大廈包裹外的樂趣,目的是讓農民增收、農村增美、企業增效、城市增輝。
其借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
(三)農事體驗就是休閑農業中將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則通過身臨其境地體驗農業、農村資源,滿足其愉悅身心的需求。
二、田園綜合體的組成
田園綜合體主張以一種可以讓企業參與、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創新城鄉發展,形成產業變革、帶來社會發展,重塑中國鄉村的美麗田園。
打造田園綜合體,應從景觀吸引、休閑聚集、農業生產、居住發展、社區配套五個層面來考量。
1.景觀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價值的關鍵所在
依托觀賞型農田、瓜果園、觀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水際風光區等等,使游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田園風光和農業魅力。
2.休閑聚集區:為滿足客源的各種需求而創造的綜合產品體系
可以包括農家風情建筑(如莊園別墅、小木屋、傳統民居等)、鄉村風情活動場所(特色商街、主題演藝廣場等)、垂釣區等。休閑聚集區使游人能夠深入農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農業帶來的樂趣。
3.農業生產區:生產性主要功能部分
讓游人認識農業生產全過程,在參與農事活動中充分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
4.居住發展帶:城鎮化主要功能部分
居住發展帶是田園綜合體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聚集,形成人口相對集中居住,以此建設居住社區,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
5.社區配套網:城鎮化支撐功能
服務于農業、休閑產業的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等,我們稱為產業配套,由此形成產城一體的公共配套網絡。
三、田園綜合體的前景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還專門強調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方面的問題,其中提出:
要完善新增建設用地的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
文件也明確規定,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節約出來的建設用地,嚴禁違規違法開發房地產或建私人會所。
另外,從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前所未有將產業園區作為農業發展升級的重要載體和強力抓手,未來一段時間,"農業+園區"無疑將大有可為。
與現在市面上主流的產業園不同,"農業+園區"會更強調將農業鏈條做深做透,未來會囊括進科技、健康、旅游、養老、創意、休閑、文化、會展、培訓、檢測、加工、電商、貿易、物流、金融等豐富多元的維度,非常具有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