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3到5年,成都將集聚300家軌道交通企業,匯集3萬余高端人才,創造產值300億元。目前,已晉升地鐵四線時代的成都,未來如何做軌道交通的加法?
按照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成都市中心城區將形成26條線路、總里程達659公里的“雙環加放射”線網結構。而在天府新區,內部軌道線網密度也將大幅提升,未來將形成“方格網加放射狀”線網結構,其中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內規劃16條線路,線網密度達1.35公里/平方公里。
除了節節攀升的地鐵線路,成都還布局起軌道交通產業鏈。根據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成都將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在軌道交通方面,根據成都市出臺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相關規劃,成都將打造軌道交通產業“一總部兩基地”的空間布局,形成科研、設計、施工、制造、運維的全產業鏈條。
根據規劃,未來3到5年內,這里將集聚300家軌道交通高科技企業,匯集3萬余高端人才,創造約300億元產值,打造成為國家級軌道交通產業創新中心。
成都進入地鐵時代 中心城區規劃26條線路超600公里
隨著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的開通,成都已正式進入4線時代。按照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成都市中心城區將形成26條線路、總里程659公里的“雙環加放射”線網結構。其中,內環為地鐵7號線、外環為地鐵9號線,這兩條環線是實現與放射線上的軌道線客流轉換的重要通道。
目前,全長38.6公里的地鐵7號線,正在抓緊建設中,31個車站主體結構已封頂,正在進行附屬結構施工;區間盾構(隧道)累計完成九成以上,川師車輛段主體結構已經完成過半,機電安裝及裝修已進場。根據計劃,明年將會實現通車。基本沿3.5環布設的9號線,其主要在環線西南面的一期工程將在今年下半年全面開工建設,目前其可研報告和支撐性報告正在編制中。
除了地鐵7號線,開往雙流機場的地鐵10號線也在本月初時開始鋪軌,預計明年3月實現“軌通”。市民坐著地鐵去趕飛機,這樣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10號線一期長約10.9公里,設車站6座,均為地下線,分別為太平園站、簇錦站、華興站、金花站、空港一站、空港二站。線路從太平園站引出,沿佳靈路下穿鐵路西環線、三環快速路,向南至成雙大道串聯八益家具城商圈,一路向南沿規劃路、馬新路下穿江安河進入T1、T2航站樓。10號線開通后,市民可從成都市中心城區乘坐地鐵直達雙流國際機場,實現航空運輸和地鐵交通換乘“零距離”。
其中,太平園站為三線換乘站,10號線與3號線、7號線在此交匯。目前3號線已經開通,按照成都市政府此前的消息,2017年地鐵7號線、10號線將開通,環狀的7號線與已開通的1號線、2號線、4號線均有換乘點。可以期待,明年坐地鐵去趕飛機,將會非常快捷、方便。
天府新區規劃大中小“三環”
除了成都的中心城區外,作為“雙核”之一的天府新區,軌道交通也將通達四方。
在新的規劃中,為強化其核心地位,在原規劃12條線路、246公里線網的基礎上,將形成3條軌道環線——其中小環串聯天府新城、科學城等核心區域;中環串聯大創造、南部工業區等各大功能板塊;大環為遠景設想線,串聯新津、眉山、仁壽、臨空經濟區。
按照規劃,天府新區內部軌道線網密度也將大幅提升,未來將形成“方格網加放射狀”線網結構,其中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內規劃16條線路,線網密度達1.35公里/平方公里。以天府新區為中心,將有共7條、總里程超過484公里的放射線,實現天府新區與周邊區域的快速連通。而在天府新區與中心城區之間,按照“強化‘雙核’之間軌道交通聯系”的思路,將形成“3快3普”共6條軌道交通線路的便捷聯系,其中“快”指地鐵快線,即車站數相對較少的線路;“普”即普通的地鐵線路。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一輪的線網規劃中,成都市全域內總體將呈現以“雙核”為中心的“雙心放射狀”軌道線網結構,共規劃39條線路,其中包含22條普線、11條快線、3條市域鐵路線(成灌線、成彭線、成蒲線)、1條市域內控制線線路(簡陽環線)、2條市域外線路(資陽線和眉山延伸線)。“根據規劃,未來簡陽片區內部將形成200公里左右的網絡體系,4條城市主干線將到達簡陽片區,實現成都中心城區與簡陽的互聯互通。”相關負責人透露。
而對于其他區(市)縣,規劃部門按照“縣縣通軌道”的標準,將強化“雙核”與衛星城、區域中心城之間點到點的軌道交通聯系,在新一輪線網規劃中新增6條、總里程超過256公里的衛星城與區域中心城之間的快速骨干聯絡線。同時,將推進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補充系統運能。
IT大道有軌電車即將開建,全長39公里計劃2018年通車
除了地鐵,成都的軌道交通還包含有軌電車。IT大道有軌電車(工程名),正式名為有軌電車蓉2號線,其郫溫車輛基地范圍內最后一戶企業于近日完成拆除并移交,這標志著IT大道有軌電車全線車輛基地(郫溫、紅光、西客站)的拆遷工作已全部完成,即將啟動建設。
據了解,IT大道有軌電車示范線工程呈Y形布局,起于成都西站,終于郫縣西站和紅光站,是成都首個“一起點兩終點”的軌道交通項目,因此該工程有三個車輛基地。而車輛基地擔負的功能不僅是車輛的停車場,還是車輛的修理場。為配合線路建設,IT大道有軌電車線路上將有多處需要拓寬,目前已經同步展開。而與地鐵建設相似,有軌電車在進行道路改造的同時,還將進行全線電力系統、信號系統、車站等建設;車輛同步進行生產制造。
目前,IT大道有軌電車的首根電桿已經“栽下”。“目前這根電桿還是實驗性質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栽下”的這根電桿有一個方形的混凝土基座,整體呈“T”字形,上面的“一橫”像一只振臂展開的羽翼。
IT大道有軌電車線路全長39.04公里,計劃采用國際領先的100%低地板鋼輪鋼軌現代有軌電車。這種車型車門寬、地板與站臺平齊,對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攜帶大行李箱換乘的市民而言更為方便。通過架空接觸網+局部路口無觸網的方式供電。線路開通初期,運營時間計劃為6∶30至22∶30,全日運營16小時,高峰期行車間隔6分鐘,右側行車,最高行車時速70公里,平均運行時速約24公里。該線路預計2018年建成通車。建成后,有軌電車蓉2號線將與4條地鐵、市域鐵路相交,實現換乘,共同成網。主要換乘站包括成都西站(與地鐵4號線、9號線換乘)、天河路站(與地鐵2號線換乘)、西南交大犀浦站(與地鐵6號線換乘)、望叢祠站(與地鐵6號線換乘)以及郫縣西站(與市域鐵路成灌線換乘)。
發展軌道交通產業 成都打造科研設計等全產業鏈條
今年初,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成都將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作為先進制造業的代表,軌道交通產業成為成都“十三五”時期的突出發展產業。成都在軌道交通上的發力,不僅體現在不斷攀升的鐵路運營里程方面,成都正在逐步成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最重要的研發基地之一。
此前,成都被國家確定為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通過提升和完善中國西部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對外交往中心、文創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全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對成都而言,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布局,不僅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同時,也是實現工業轉型和產值倍增的中堅力量。
在軌道交通方面,根據成都市出臺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相關規劃,成都將打造軌道交通產業“一總部兩基地”的空間布局,形成科研、設計、施工、制造、運維的全產業鏈條。“一總部”是指金牛軌道交通研發設計總部,“兩基地”即新津軌道交通及新材料產業基地、新都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
資料顯示,成都現有軌道交通規模以上企業91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戶。2015年,全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5億元,其中工程建設614億元,運營服務68億元,裝備制造業83億元。
根據規劃,未來3到5年內,這里將集聚300家軌道交通高科技企業,匯集3萬余高端人才,創造約300億元產值,打造成為國家級軌道交通產業創新中心。
根據規劃,未來全域成都將有39條軌道交通,總里程超過2370公里。對此,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各線網的逐步建成和加密,中心城區、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的線網密度將達到1公里/平方公里,達到東京、紐約等國際一流城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