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的沙湖,是中亞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冬日,這里的湖面倒映著藍天白云,陽光灑在金色的蘆葦上,美景如畫。寧夏農墾大沙湖區域的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以下簡稱EOD)項目是寧夏首個入選國家EOD模式的試點項目。項目旨在通過水質凈化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輻射沙湖周邊30萬畝區域,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鳥”全生態體驗和旅游度假目的地。項目將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促進文旅產業發展,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時至今日,EOD項目已實施5年。為持續推進EOD模式創新,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實施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導則》),旨在通過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產業增值溢價,以此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
解決生態治理項目資金難題
EOD模式是指通過產業鏈延伸、組合開發、聯合經營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的生態環境治理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通過市場化運作、一體化實施、可持續運營,以產業收益反哺生態治理,以生態治理提升產業收益。這一模式是實現“兩山”理念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平衡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的關鍵。
為何要實行EOD模式?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董戰峰告訴記者,EOD模式是生態環境治理模式的重大創新,能夠讓政府的統籌施策與市場的資源配置高效統一,帶動相關企業、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參與生態產品經營。
EOD模式通過組合開發、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項目,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升區域發展品質,實現產業增值溢價。“總體而言,EOD模式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重要手段,能夠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項目的資金難題。”董戰峰說。
EOD模式的發展可以劃分為探索、試點和全面推進三個階段。
2018年,生態環境部明確提出探索開展EOD模式,并在2020年至2022年開展了兩輪EOD試點工作。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印發〈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的通知》,提出建立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同時制定了入庫指南,明確了入庫標準和入庫項目類型,并將EOD項目納入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每年入庫EOD項目原則上不超過5個。近日發布的《實施導則》,將繼續引導EOD模式規范實施,行穩致遠。
各地開展項目試點
董戰峰說,EOD模式有效解決了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管理系統的建成,《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的發布,以及生態環境部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10家金融機構合作關系的建立,EOD模式的工作機制已較為完善。
《實施導則》提出,積極穩妥、規范有序推進EOD模式創新。《實施導則》涵蓋了從EOD項目的謀劃、方案設計、主體確定、項目實施到評估監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能夠指導地方開展EOD項目。《實施導則》特別明確了實施要點,提出針對EOD項目各環節的具體要求,引導EOD項目規范實施,并配套制定《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指南》。《實施導則》還明晰了項目組織主體、實施主體及其責任分工,厘清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金融部門等在EOD項目實施中的具體任務。
目前,安徽、福建、江蘇、山東、浙江、湖北、廣西等地開展了省級EOD項目試點。各地結合實際,紛紛出臺EOD項目相關的創新政策。其中,江蘇省為EOD項目優先提供“環保貸”“環保擔”等支持,由省財政給予優秀示范項目資金獎勵;廣西開發“桂惠貸—生態貸”,貼息比例為3%,貼息一年,最高可貼息500萬元;福建省規定,EOD項目環評審批納入“綠色通道”,做到快批快辦。項目運行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經核定后可納入排污總量指標儲備庫,流轉用于本地區重大項目建設。
以良好環境激活區域經濟
“EOD模式是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抓手。農村地區可利用EOD模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實現內部的良性循環。”中華環保聯合會農業生態環保專委會秘書長袁秀麗說,通過環境治理、生態系統構建等,EOD模式可以為農業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基底,帶動土地升值。EOD項目的實施能夠提升區域整體環境品質,還可以通過公共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優化和特色塑造等為后續產業運營提供優質條件。此外,EOD模式會借助產業導入和人才引進激活區域經濟,增加居民收入、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
在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萬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生態產業園,稻麥秸稈等農林剩余物在經過干燥、粉碎、篩選、拌膠、熱壓、砂光等十多道工序后,成功變廢為寶,成為用于家裝等領域的禾香板材。目前,通過這種創新方式,生態產業園吸引了許多家居配套企業進駐,打通了“秸稈—板材—定制家居”全產業鏈,使產業園年產值達到100億元。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筑也由此成為區域主導產業之一,連續3年入選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向山地區是安徽省馬鞍山鐵礦資源的集中地。多年來,超強度、大規模的粗放式開采,為當地留下了累累的生態傷疤:資源枯竭、山體裸露、廢渣堆積、灰塵漫天……為了滿足地區礦山修復、基礎設施配套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等生態保護治理需求,馬鞍山市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EOD項目于2021年7月正式開工。項目占地面積63.6平方千米,總投資約82.7億元。
通過3年生態修復,原來的廢棄礦山如今山清水秀,成為良田。去年6月,生態修復后的向山地區終于撒下了第一批黑麥種子。去年9月中旬,黑麥喜獲豐收。
除了應用專業技術,將酸性土壤改造成可種植的耕地外,良田周邊的裸露山體上還栽種了楓香、烏桕等觀賞樹。樹木與田地交相輝映,構成了獨特美景。馬鞍山市雨山區副區長任勇感嘆道,以前的向山是禿頭山,看不到多少綠色。現在,向山周邊綠樹成蔭、欣欣向榮,有些地方還變成了“網紅”景點。
據了解,馬鞍山市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EOD項目采用“礦山治理+特種經濟林一二三產融合”模式。未來,項目還將加快產業導入,推動節能環保、智能制造、生態農業、文化旅游、運動休閑等新型產業業態發展,實現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