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是一種創新性區域綜合開發模式,研究了EOD模式的國家政策要求和地方實踐進展,分析了EOD模式破解的主要特點,并提出下一步浙江省探索實踐的意見建議。
一、EOD模式的主要特點
EOD模式是以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的創新性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推進EOD模式的創新點在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通過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產生的經濟價值內部化的目的,推動構建生態環境受益者付費機制。結合國內外的典型案例來看,EOD模式呈現出4大特點。
第一,項目投資體量較大。EOD項目地塊面積較大,其中涉及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產業發展項目、地產開發項目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按照項目謀劃,總投資動輒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
第二,項目實施周期較長。EOD項目一般落地于相對偏遠地區,生態基底構建、交通路網形成、產業導入培育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生態環境的優良性以及土地的增值效應才可以顯現出來。
第三,項目綜合屬性較強。EOD項目除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外,還涉及特色產業運營和區域綜合開發,需要符合市場需求,對綜合集成的謀劃、開發、建設、運營提出了較高要求。
第四,項目落地面臨約束較多。EOD項目選址于生態環境良好區域,落地過程中往往涉及空間規劃調整、土地指標占補平衡等,產業項目還可能受到能源“雙控”的影響,因不屬于既定的重點開發區域,往往面臨著較多約束。
二、浙江省推進EOD模式探索實踐的建議
EOD模式的本質是發展,是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前提下,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綠色發展。近年來,浙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推進生態省建設、“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美麗浙江和大花園建設等,總體上構建起浙江省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底,具備深入推進EOD模式探索實踐的良好基礎和現實條件。結合浙江省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強化基礎研究。EOD模式內涵豐富、外延廣闊,目前相關的理論研究、案例研究、模式研究、支撐機制研究仍然不足。建議依托浙江省良好的生態基底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現實需求,以理論研究為引領,以實踐案例為基礎,以體制機制為重點,以標準規范為支撐,強化EOD模式的基礎研究,并納入浙江省重點社科課題、省軟科學課題等。
第二,強化頂層設計。浙江省《系統性重塑浙江省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工作方案》《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浙江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等頂層設計文件均對EOD模式進行了部署,建議研究制訂EOD模式實施的專項政策文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浙江辨識度的EOD實踐成果。同時,將EOD模式創新作為一項重點內容納入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并強化與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管控制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改革協同效應。《浙江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遵循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理念,布局了20個重點工程、47個項目包和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針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片區,提出按照“面上保護、局部修復、點上開發”的原則,以EOD的模式推進項目實施。
第三,強化部門協同。EOD模式的探索和推廣,涉及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多領域、多要素、多行業,需要強化多部門協同。目前,生態環境部牽頭的EOD模式試點主要的政策支持是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貸款,政策工具的統籌尚顯不足。從浙江省內的實踐探索來看,EOD項目通常集成了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產業發展項目、地產開發項目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項目的成功落地既需要謀劃、開發、建設、運營全過程的統籌,往往也面臨空間規劃調整、土地指標占補平衡、能源“雙控”的影響等政策約束,需要多部門的協同推進、多種政策工具的協同實施。建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共同牽頭負責,財政、科技、水利、林業等省級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統籌產業、土地、環保、信貸、財稅等多方面的政策,系統考量EOD項目的必要投入與合理回報,創新激勵機制、支持政策和投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構建綠色金融長效考評機制,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潛力和創新動力,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四,強化試點探索。試點是示范和推廣的基礎,重在模式探索,總結經驗,守正出新。EOD模式在浙江省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適用空間。建議浙江省開展EOD的省級試點探索,深化研究實施的適用條件、制約瓶頸、化解途徑、關鍵政策,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在實踐中獲得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經驗。(作者:高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