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推動長三角區域綠色發展,做好體制機制創新支撐,本文將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現狀進行分析,并重點研究EOD 模式應用于示范區的重要意義,具體如下:
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現狀
(一)示范區現狀1.示范區范圍
示范區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嘉興市嘉善縣、蘇州市吳江區,面積約 2300 平方公里。其中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區黎里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作為示范區的先行啟動區,面積約 660 平方公里(詳見圖 2)。

圖 2 示范區范圍示意圖
2.示范區經濟發展現狀
示范區產業結構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產業能級總體不高。文印造紙、紡織服裝、石油化工等類型的工業企業數量多、環境威脅大。2018年工業用地地均產值僅 38.7 億元/平方公里,僅為上海市全市開發區平均水平的一半。示范區現狀用地開發強度高,現狀建設用地 751 平方公里,已批規劃開發強度 31.1%,已接近未來規劃開發強度 32%的限定。示范區發展水平不同,產業用地分類、項目準入、用地政策和項目評審機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3.示范區生態環境現狀
示范區內地處太湖流域碟形洼地,農林空間密布,湖蕩水網縱橫,河湖水面率為 20.3%,水鄉空間肌理多元豐富,生態保育功能突出,是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和生態保護區。林田資源豐富,農業基礎較好,但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低,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凸顯。在城鎮化過程中,“人進水退”現象明顯,河湖空間滅失嚴重,濱水生態濕地退化,呈現出擴張過快、用地相對粗放等問題。
(二)示范區發展目標和要求
1.發展目標
示范區立足中國特色、國際標準和世界眼光,總體發展目標是“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范”,包括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域功能與風景共融、創新鏈與產業鏈共進、江南韻和小鎮味共鳴、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共享等。建設成為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2.發展要求
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集約節約發展。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生態環境協同綜合治理,夯實綠色發展生態基底,打造生態標桿和生態價值新高地。多領域集成新方法、新技術,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的城鄉聚落發展模式。
三、EOD 模式應用于示范區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改善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城市。EOD 模式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把環境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對習近平主席“兩山論”的最好詮釋。示范區的核心是“生態綠色”和“一體化發展”,EOD 模式包含了“生態引領”和“綠色發展”兩方面的主要內涵,EOD模式是示范區的科學選擇。
(二)實現生態環保與產業價值開發
根據示范區建設的基本原則“生態筑底”以及總體要求中的打造生態價值新高地,示范區發展的首要目標是生態治理,核心內容是生態環境改善與提升。生態治理傳統的做法是由財政出資,在 EOD 模式下生態與產業綁定,可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治理提供資金保障。EOD模式有助于產業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在資源環境能夠承載的范圍內,因地制宜地適度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綠色經濟、湖區經濟、資源開發、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態產業化,避免粗放、低效的產業開發模式。
(三)推動文化繁榮與創意生態培育
長三角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2020 年 7月發布的《關于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大力發展示范區文旅事業。將 EOD 模式與示范區文旅事業結合,突出長三角區域文化的特色,用旅游產業帶動環保產業,通過生態環保反哺旅游產業,可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旅游產業的雙贏。EOD 模式的應用對推動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打造歷史文化帶、塑造江南韻、小鎮味和現代風共鳴的生活場景有著重要作用。(作者:鐘成林 周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