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從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獲悉:陜西省2025年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總計40項,已于日前向全省各地推廣。其中,西安7項、寶雞3項、咸陽4項、銅川3項、渭南4項、延安4項、榆林3項、漢中3項、安康4項、商洛3項、楊凌示范區2項。
這40項典型經驗做法從項目落地快、企業發展好、品牌效應顯3個維度梳理總結而來。其中,12項典型經驗做法主要聚焦優化審批流程、規范行政執法、保障全周期服務,以提速項目落地建設,如西安推行“全程代辦+容缺受理+提前介入+并聯審批”模式壓減審批時間,咸陽建立“解難”機制破解項目建設堵點,延安推出重大項目稅費提級服務等舉措,助力項目早落地、早開工;17項典型經驗做法聚焦幫扶企業發展,強化融資服務、人才保障、政策兌現、保護知識產權等,如銅川以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商洛探索“科技副總”機制促進產學研融合,楊凌示范區金融系統以信用體系構建與應用為核心、依托信用價值為金融資源精準畫像,破解“不敢貸、不愿貸”及“融資難、融資貴”問題;11項典型經驗做法側重于創新政務服務、提升監管效能、打造特色品牌等,如寶雞市千陽縣以“證照聯辦”擦亮“千鈞一諾·陽光服務”品牌,渭南市澄城縣打造“澄心辦”營商品牌,安康高新區建立“全域聯督”體系,形成可借鑒的標桿模式。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全省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部署要求,持續推進服務升級與特色標桿創建,推動典型經驗落細落實,力爭培育一批在全省立得住、全國有影響的標桿案例,助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同時加快推進營商環境一品牌、一機制、一平臺、一熱線“四個一”工作體系落地見效,打造“落地快、發展好”陜西營商環境特色品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與民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雙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