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現狀:
1、國外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現狀
金融危機以來,在尋求危機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美、德、日等國政府和相關專業人士紛紛提出通過發展智能制造來重振制造業。2011年6月,美國正式啟動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先進制造伙伴計劃”,2012年2月又出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提出通過加強研究和試驗稅收減免、擴大和優化政府投資、建設智能制造技術平臺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術創新,2012年設立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并先后設立增材制造創新研究院和數字化制造與設計創新研究院。德國通過政府、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和各州政府合作投資于數控機床、制造和工程自動化行業應用制造研究,于2013年正式實施以智能制造為主體的“工業4.0”戰略,鞏固其制造業領先地位。日本提出通過加快發展協同式機器人、無人化工廠提升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2、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據有關機構測算,智能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已從2010年的3000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1萬億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22年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萬億元。以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裝備取得積極進展;智能制造裝備和先進工藝在重點行業不斷普及,離散型行業制造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業過程控制和制造執行系統全面普及,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業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復制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為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當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尚處于初級發展期,大部分企業處于研發階段,僅有一小部分企業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從智能制造的經濟效益來看,大部分企業其智能制造利潤貢獻率低于10%。
二、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的智能制造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中國制造2025藍皮書(2016)》指出:中國的智能制造產業面臨的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小,企業小、散、弱等問題亟待解決。和德美不同,中國發展智能制造必須解決布局工業4.0、推廣工業3.0、補課工業2.0并聯推進的問題,不少中小企業對“智能制造從何做起”甚為迷茫。因此,相對工業發達國家,推動我國制造業智能轉型,環境更為復雜,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加艱巨。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這些是目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