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科技作為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必將推動農業結構深刻調整、農村經濟深刻轉型、農村社會深刻變革。全面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農業,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軌道,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保障國家食物安全,鞏固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迫切需要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人口增長、資源約束、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農產品需求增長的壓力將長期存在。因此,要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品質和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深入挖掘生物遺傳潛力,創新種養模式,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產率,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物質技術保證。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效益。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研發,培育主導產業核心技術,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綜合效益,推動農業產業技術全面升級,促進農業增長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加速成果轉化應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迫切需要拓展科技轉化渠道和增收空間。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率不高,轉化渠道不暢,科技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不快。因此,必須依靠科技開辟農業發展空間,拓展農業功能,組裝配套實用化技術,壯大農業科技產業,豐富農民科技增收致富手段,使農民從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中得到實惠。
建設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以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為基礎,尊重農業科技工作的基本規律和自身特點,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為核心,通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入和科技創新項目的帶動,以任務帶團隊,以團隊促網絡,以網絡建體系,優化配置國家農業科研機構和相關農業高校的科技資源,建設國家基地。根據農業綜合區劃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在省級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大學中,建設一批區域性主導技術和產品開發實驗室、實驗基地、改良中心和產品創制中心。依托創新能力較強的科教機構,建立科技成果擴散站點。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鼓勵國外組織和個人創辦農技服務中介機構。建立農技中介機構市場準入制度,提高服務質量和市場信譽。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保證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資金的供給。
健全農民科技培訓體系。實施農民培訓工程,通過項目管理,加強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培訓條件,推進農業技能鑒定,不斷探索和完善農民培訓的運行管理制度。繼續推進農民科技書屋建設。
完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大力開展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組織體系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品種權審查、測試、行政執法和中介機構人員素質,改善管理條件,增強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