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一、區域發展戰略下的豐縣
1、豐縣是長三角和環渤海交叉輻射的影響區,具有優先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
豐縣位于江蘇省最西北部,地處蘇、魯、皖三省交界,是我國長三角和環渤海兩大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影響區”,是我國沿海的“經濟低谷地帶”。伴隨著我國區域發展重心的北移,該地區面臨的發展機遇與壓力同在。機遇是指該地區鄰近兩大重要經濟圈,是經濟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和二次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壓力是指該地區地處兩個經濟圈的邊界,也存在邊緣化的可能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主動和發達地區建立起產業上的緊密聯系,促進自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是豐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蘇南蘇北的經濟合作日益加強,為豐縣承接蘇南產業轉移、對接無錫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從江蘇省范圍看,經濟發達、范圍較小的蘇南地區和經濟落后、幅員遼闊的蘇北地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蘇北開發是江蘇省實現經濟全面發展的關鍵,因此江蘇省明確提出“提升蘇南、崛起蘇中、發展蘇北”的整體發展戰略,采取共建工業園區,實施產業、財政、科技、勞動力四項轉移等多種舉措,發揮蘇南向蘇北的梯度輻射效應,加快促進蘇南與蘇北的經濟合作。
從近幾年的蘇南蘇北經濟合作效果來看,蘇南產業轉移大力促進了蘇北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2002 年至 2007 年間,蘇北承接蘇南 500 萬元以上產業轉移項目 9729 個,接受蘇南總投資達到 3643.9 億元。從 2006 年開始,蘇北經濟呈現加速發展態勢,連續 3 年蘇北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開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的差異性和資源互補性使豐縣有基礎率先承接蘇南地區產業轉移。豐縣已經與無錫市建立起“一對一”的幫扶關系,雙方共同建設了錫豐工業園。
二、徐州都市圈下的豐縣
1、 豐縣是宿徐豐沛城鎮聯系通道、輻射濟寧菏澤的區域性節點
徐州都市圈是江蘇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范圍包括江蘇省的徐州市、連云港市、宿遷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東省的棗莊市、濟寧市的微山縣,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 8 個地級市,其區域構成以江蘇省境內為主體。
徐州都市圈地處東部沿海地帶與中部地帶、環渤海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結合部,通過京滬鐵路溝通南北,隴海——蘭新鐵路連接東西,涵蓋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區域,在全國城鎮發展空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徐州都市圈未來將發展成為新歐亞大陸橋上連接亞太經濟圈和歐洲大市場的“引橋”和物流紐帶,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造業基地。
2、豐縣處于徐州都市圈重要發展軸的重要節點上
根據徐州都市圈規劃,宿徐豐沛城鎮聯系通道是都市圈一條重要的城鎮發展軸之一,重點輻射對接山東濟寧、菏澤等城市。豐縣正處于徐州都市圈的宿徐豐沛城鎮聯系通道上,發展條件更為優越,是都市圈北部的一個重要節點,可以直接接受徐州的輻射,徐濟高速的建設,又拉近了豐縣與山東濟寧的距離。
項目思路
1. 實施產業鏈延伸發展策略
通過化工產業鏈延伸,把傳統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從資源依賴性發展模式向“精深加工”發展模式轉變。鹽化工要從原鹽采掘領域,向食用鹽、鹵堿、純堿等基礎化工拓展,加快向乙烯、聚氯乙烯、乙炔、電石等精細化工延伸,并積極發展塑料、醫藥等勞動密集型的化工下游應用產業。
煤化工是以煤炭為原料生產各類化工產品的產業,包括煤氣化、煤液化、煤焦化等技術路線,可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兩大領域。傳統煤化工以產品型為主,主要為焦化產品、電石產品以及合成氨;新型煤化工是能源及產品型相結合,替代石油能源為主要方向,如汽油、柴油、二甲醚、乙烯原料等。
2. 堅持循環經濟、生態環保的發展策略
豐縣要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打造生態型化工產業。循環經濟 3R 原則(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即要求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使產品的開發到產業的延伸構成一個循環鏈,并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利用科技手段構建新的生態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種效益的統一。
3. 適度規模化,集約發展,科學布局
化工行業是典型的資源消耗型行業,其生產特點主要表現為原料的多樣性和廣泛性、與其他產業生產協作性、生產的連續性、生產的污染性和有害性。
項目目標
豐縣產業發展目標為“524”,既打造一個五百億的龍頭產業,兩個百億的戰略產業,四個百億規模的特色產業。全力把生態化工發展成為一個五百億的龍頭產業。堅持循環經濟、生態工業、清潔生產的發展理念,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生態型煤鹽化工,力爭把煤鹽化工打造成五百億產業規模的支柱產業。
大力推進裝備制造和電動車產業的跨越發展,力爭把兩大產業分別打造成為百億規模的戰略產業。豐縣積極發展裝備制造產業,對接徐州裝備制造千億產業集群,融入徐州、濟寧、合肥淮海裝備制造產業圈,力爭把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成為百億規模的戰略產業。繼續做大做強電動車優勢產業,依托現有電動三輪車發展基礎,通過技術革新、產品創新、工藝改造,升級轉型為以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和電動三輪車為三足鼎立的電動車產業,力爭實現百億產值。
積極發展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生態休閑旅游、商貿物流四大特色生態產業。食品加工:發展成為具有國內競爭力的生態綠色食品工業;木材加工:發揮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國內競爭力的木材深加工產業;文化旅游:兩漢文化與生態環境融合的文化旅游生態休閑基地;商貿物流:打造蘇魯豫皖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