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茶旅產業的必要性
所謂茶旅,簡而言之便是依托于各區域茶葉產品和茶文化而組織的一系列旅游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包含觀光茶葉種植園、游覽茶古跡遺址、參觀茶特色建筑等內容,同時還包括品鑒欣賞茶葉,觀賞茶藝及茶事勞作,進行茶主題相關商品的購物等內容。總的來說,茶旅產業綜合了生態及鄉村旅游的特色,又兼具文化及主題旅游的優勢,這一全新的旅游模式也給游客帶來了不同的觀感和享受。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推動茶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則體現在以下方面:

1.1 有助于實現消費觀念變革,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在進行茶葉景區設計時,相關設計人員必須綜合考量環保等因素,對茶葉景區進行合理科學規劃,防止當地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過度建設。而在推進茶旅項目過程中,包括自行車、電動車等在內的公共交通方式往往是游客的首選,這不僅與當下低碳經濟發展的理念相契合,同時也能賦予茶旅產業更多的發展動力。而在旅游飯店的選擇方面,茶旅項目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其會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適的居住環境,盡量避免或減少浮夸奢靡。總而言之,隨著低碳環保茶旅線路的推出,茶文化產業發展將逐漸達成綠色環保的目標,自然遺產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也將充分落實。而從實踐角度出發,低碳經濟讓旅游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不斷更新變化,在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旅行者開始積極主動地加入到低碳旅游的隊伍中,發展低碳經濟的茶旅也與當下諸多游客的基本訴求相契合,此類旅游模式的推廣還有助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1.2 有助于展現綠色經濟優勢,推動茶旅產業的長效發展
不管是哪種產業,其發展必將與市場相掛鉤,茶旅產業也不例外。而正是因為其面向市場,所以在推動低碳經濟的茶旅產業發展時,相關單位可對以茶文化為核心的各類景點、各類餐飲服務、娛樂服務以及風俗主題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進而構成與區域茶旅特色相符的旅游項目鏈,讓當地特色旅游產業實現繁榮長效發展,讓茶文化與區域的旅游品牌形成有效配合,在展現區域綠色經濟發展優勢的同時,擴大茶旅產業的發展規模。目前,以峨眉山與峨眉雪芽、武夷山與大紅袍以及蘇州洞庭山與碧螺春為代表的旅游產業與茶文化的結合,也充分彰顯了茶旅發展模式的優勢。隨著這些知名景點與當地名茶的聯合,區域茶文化得到大范圍地推廣和宣傳,茶文化被全國各地旅客所熟知,其在區域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定的促進和帶動作用,茶文化與當地的旅游業真正達成了良性互動。
1.3 有助于發揮地域優勢,構建特色旅游項目
隨著低碳茶旅產業的發展區域,茶葉生態環境,茶文化內涵以及茶葉生產之間將形成一條穩固且融合度較高的產業鏈,隨著這些資源的全面開發,區域內可供游客體驗的特色型旅游產品將更為豐富,不同地域的優勢也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某些景區可在綜合分析區域優勢的基礎上,開發更小眾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服務,實現人文底蘊精神與自然景觀環境的融合,在準確把控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及低碳排放目標的同時,深層次剖析并挖掘茶文化的理念內涵,找到其與地方民俗文化之間的契合點,進一步開發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新型旅游模式。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茶旅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2.1 發展旅游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被忽視
在低碳經濟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部分茶旅企業已開始對產業的低碳化建設形成正確認知,但仍有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茶旅低碳建設的重要性,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不僅為區域環境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同時也導致了多樣化的生態環保問題。所以,在進行區域茶旅資源開發過程中,相關單位必須高度關注環境的設計和合理開發,但現階段部分旅游企業仍將目光聚焦于自身所獲取的經濟利潤,其在開發區域茶旅資源過程中,并未始終堅守低碳經濟發展的原則,也并沒有認知自身職責,甚至刻意忽視了旅游資源過度開發建設為環境造成地過大負擔,旅游資源被破壞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除此之外,某些企業為了在短期內謀求更多的經濟利潤,甚至不惜破壞茶旅的生態環境,加大了娛樂及餐飲等服務項目的開發力度,以至于區域內的旅游生態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長此以往,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必然走入困境,消費者對區域旅游項目的觀感也會因此而惡化。與此同時,部分區域在發展茶旅過程中,并沒有全面分析低碳經濟背景下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訴求以及主要目標。因此,因此,區域茶旅產業與低碳經濟發展之間的融合無法實現,地區茶旅所提供的產品類型不夠豐富,區域低碳經濟的發展和茶旅產業的發展之間更存在不協調、不同步、效果不佳的情況。
2.2 茶旅產業發展觀念過于落后
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助于提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市場也對茶旅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訴求,推動茶旅產業的低碳建設,不僅有助于區域的生態建設,同時也能實現旅游產業的合理開發,為區域旅游產業的長效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但就目前形勢來看,部分區域對茶旅產業的發展并沒有形成正確認知,其發展觀念也過于傳統落后。在實際發展階段,相關部門以及茶旅經營企業并沒有深入了解低碳經濟的內涵,也并未在聚焦低碳經濟的基礎上,合理開發茶旅資源,提供茶旅項目服務,優化茶旅內容,部分地區茶旅產業的發展甚至與低碳經濟發展的訴求背道而馳。旅游企業在帶領旅客體驗區域茶旅項目特色時奇景將目光聚焦于區域美景的欣賞,土特產的購買等方面,區域的旅游特色無法得到充分展現。節假日之后,旅游景區垃圾隨地亂扔,環境雜亂的現象更層出不窮。
2.3 茶旅建設定位不夠明晰
現階段,大部分地區在發展茶旅產業時,并未對區域茶旅產業進行精準定位,在其看來:所謂茶旅,其實就是對不同地區茶樹、茶葉、茶表演等資源進行全面開發,進而創造與其相關的特色旅游服務內容。但在提供相應旅游服務內容時,企業卻并未重視低碳環保元素的融入。部分企業甚至認為:遵循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其實就是減少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廢氣排放,展現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服務的自然屬性,但僅僅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就目前形勢來看,茶旅景點中茶水隨便亂灑、垃圾隨意亂丟的現象依舊十分嚴重。雖然部分旅游企業及商家認為這些行為不會影響到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但是游客的這種隨意亂倒行為不僅對茶旅景區的整體美觀產生了一定破壞,同時還會給其他游客營造出一種區域旅游環境品質過低的觀感。若游客將茶水倒在河流之中,則該地區面臨的環境壓力將隨之提升,長此以往,生態污染問題也會愈發嚴重。在低碳經濟發展的號召之下,我國茶旅產業與低碳經濟的結合不僅是要對各類低碳環保元素進行挖掘,同時也要在區域茶旅服務項目及服務內容中融入低碳環保的內涵及理念,讓茶旅在新時代建設背景下,展現出更為明顯的低碳特征。總的來說,正是因為部分茶旅區域并未對茶旅建設進行明確定位,以至于低碳經濟的理念無法在茶旅建設中得到全面落實,產業發展效果也有待優化。(作者:夏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