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規劃體現于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發展,結合示范片區內及周圍多個村莊的產業資源,形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因地制宜,可以通過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橫向擴展和縱向延伸,資源組合及互惠合作,形成示范片區內部完整的產業鏈條。立足當下統籌規劃的發展布局,全面加大支持與保障的力度,依憑產業振興與文化振興“雙驅動”模式下,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振興與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優化片區產業結構,打造文化旅游形象
目前,我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三產融合。灤南縣程莊鎮示范片區多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內動力不足。結合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現狀,規整化整合農業產業鏈,可以建立一整套全產業鏈的蔬菜生產及銷售模式,與周邊資源聯動發展,構建動生態農業旅游服務體系,發展農業科研產業,打造規模化、科普化的農業科普園等,發展科普教育觀光旅游等第三產業。村莊要全面發展第一產業的上下游產業或功能互補的不同產業。鄉村產業鏈的延伸,既可以解決農村就業困難問題,又可以提高特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產業鏈的經濟效益。
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可以文化為依托,因地制宜,依據村與村之間不同的特點,優化片區內部產業結構。例如程莊鎮具有特色評劇文化,可以針對此特色進行重點開發,以知識產權化的形式構造“專屬性”,打造成具有當地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帶動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產業發展,盤活當地經濟。相關部門應加大紅色旅游的宣傳力度,優化紅色旅游景點路線,完善其配備及相關服務設施,挖掘景點潛在的文化價值,打造出集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革命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于一體的文化旅游路線。景點之間形成聯動局勢,由點連線,吸引游客更長時間停留。
二、加快信息技術應用,加大宣傳力度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發展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在農業中與互聯網、物聯網進行融合應用。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應利用網絡宣傳該地特色的產品、旅游產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向外“走出去”。可以通過灤南縣的網站和百度百科等相關獲取信息的檢索工具,更好地展示當地特色的旅游景點。
程莊鎮示范區在品牌形成的基礎上統一營銷,增強特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色產業若要經久不衰,就要遵循品牌化發展的思路,同時增強品牌意識和認知觀念。灤南縣具有特色的農作物,可以憑借網絡直播帶貨、網絡售賣等形式進一步宣傳并擴大當地農作物的產業規模。要對客源市場展開充分調查,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的基本需要進行全面了解和滿足,對適合的作物產品進行針對性營銷。以各類、各地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特征為基礎,對當地的農作物市場進行細致劃分,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的需求。各村民在明確特色農作物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特色開發相應的文化產品,增強休閑性、文化性,實施規模化經營,建立并宣傳自主品牌來。
三、培養當地所需人才,堅持產業優先戰略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關鍵和根本保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發展產業可以解決就業問題,部分農村人口流失的原因是自身所擁有的技能與村內人才需求所不匹配,一二三產業完備的村莊必將吸引人口的聚集。
優先發展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可以吸引人才進入,隨之可以帶動周圍村莊人口流動,圍繞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做大做強自身特色產業。明確發展所需人才,通過技術學校、村民培訓等途徑培養,可以留住當地的村民。
唯有農民富起來,才能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目前,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面臨著銷售途徑不夠多的問題,發展的產業需要轉變為能帶給農民富裕的“真金白銀”,還需保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需要培養一批懂市場、會營銷、會經營的專業人才。充分借助河北省內重點大學這些人才“高地”,全面開展地方性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意識。
按照農民的習慣優化應用流程,加強自主軟件產品和基礎模塊開發,可以優先建立一個對特色產品推廣的示范點,免費供農民學習。此外,應建立專業性教學實踐基地,對農民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響應優良政策優待,積極吸納復合型人才。
四、發揮農民的創造性,相互協作形成規模
鑒于當今農業的規模化發展,產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協同必不可少,而目前農業發展中互聯網技術的再創新是最迫切需要突破的一大“關卡”,農民應時刻發揮自身的創造性來形成規模化運營。村民之間能夠提供農資、技術、農機銷售等服務,使得當地農民有組織、有規模地發展,有助于當地蔬果產業形成有序規模,避免出現惡性競爭,有利于長出當地特色品牌的“萌芽”。(作者:鄭一濤,張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