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灤南縣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為研究對象,從整體性視角出發,總結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發展現狀及產業規劃,認準當前所處困境并探索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發展優化路徑,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一、程莊鎮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建設發展現狀
1.1 區域概況
程莊鎮緊鄰中心城區,鎮區與中心城區僅6km,屬于近郊小城鎮。規劃的319省道向西聯系唐山市中心城區,向東聯系秦皇島,距離秦皇島國際機場36km。程莊鎮文化底蘊雄厚,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有利于發展旅游業。例如,評劇的“前身”——梅花落的發源地便在程莊鎮,其發源人月明珠就是程莊鎮西部的胡家坡村。“蓮臺寺遺址”位于程莊鎮東部小賈莊,該寺被譽為灤州十二景之一。蓮臺寺周圍為商代文化遺址,如今“小賈莊蓮臺寺遺址”已被列為河北省第5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程莊鎮內仍然遺存著“漢代古戰場”遺跡,村中幾乎每戶都具有古代器具,稱得上是“家家戶戶有古董”。程莊鎮擁有濃厚的紅色記憶,有全國愛國教育基地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為縣一級及鎮一級重點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
1.2 程莊鎮示范區產業規模分布
程莊鎮示范片區的產業規模分布可以概括為“東菜、西米、北養、南游”。“東菜”主要指大棚菜,種植面積1333hm2。根據國土規劃及相關用地指標,計劃在東部重點打造“交易批發市場”,規劃面積6.7hm2,正在等待審批中。目前,東部蔬菜除了直接運輸買賣外,主要是初加工產品。例如,擁有將近1333hm2種植面積的大白菜會被初加工成酸菜產品對外售賣。“西米”中的“米”代指高油酸花生米。灤南程莊鎮的花生米名為“水果花生米”,又名“東路花生”。程莊鎮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富含的元素有益于水果花生生長,相比于其他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程莊鎮的花生產業已申請了2個地理標識。花生種植占地3.33hm2,納入了花生加工的基地。程莊鎮下一步規劃扶持花生加工產業,通過品牌效應進一步發展花生產業。“北養”是指程莊鎮北部養殖奶牛,鎮內現有奶牛共15000頭,每頭成年奶牛的價格約為30000元。現階段,程莊鎮正在申報“全國奶業強鎮”,申報資金為1000萬元。程莊鎮依靠伊利等龍頭企業的引領,逐步實現了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轉變,解決了“交奶難”的問題,保障了農民權益,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規模農業發展,形成了產業鏈[1]。程莊鎮規劃發展牛奶二次加工產品,引進相關技術,將牛奶加工成乳酸菌、奶酪等儲存時間比較長的產品。程莊鎮具備較為完備的糞便處理設施有利于保持當地良好的人居環境,且集中處理糞便可以進行沼氣發電。“南游”是指程莊鎮南部規劃打造旅游示范片區,以重點打造的示范區為基礎。預計將在現有的道路上鋪設一層柏油,道路兩側建設綠化觀光帶,墻體粉刷成徽派風格。程莊鎮南部旅游依托于800m的天然水面,將圍繞天然水面修筑可供行人行走和騎行的觀光道路,附近的蔬菜大棚將發展農業采摘及鄉村垂釣。

二、程莊鎮示范區產業的整體規劃
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整體規劃分為以下2步走。
第1步:程莊鎮正在積極申請鄉村振興國債項目,總投資為3.2億元,打造一條環形閉環的主路。主路包括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重點7個村,涉及沿線路過的倴城鎮經過修建道路經過沿線路過的4個村子,總共經過11個村子。該投資不僅涵蓋了主路的建設,包含主路兩側的綠化、靚化及文化項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預計會打造一條徽派風格的墻頭,建好村與村之間的小節點——村民活動中心、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廣場及文化博物館。其中胡家坡村有53.3hm2天然水面,計劃根據水面打造周邊的景色,建立景點,建造一個即存在自然風光又有文化的觀光帶。
第2步:灤南縣具有26億元“清水潤城”項目,該項目旨在保護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治理,目前該項目已經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施工,結余1億元的資金重點打造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其中,結余資金將會先被用于修建一條到縣城的道路,該路連接縣城和程莊鎮。該路修建成功,2min便可開車從縣城到程莊鎮,后續建設計劃將由縣城向北部擴展。
三、程莊鎮示范片區建設發展的不足之處
3.1 農產品停留在初加工,產業結構較為單一
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建設需要有特色產業的支持,能否形成產業興旺的發展格局,是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
目前,程莊鎮主要收入來源依舊為第一產業,農產品未經過加工直接銷售給當地人及相關采購單位。存在部分加工農產品售賣,但加工農產品主要停留在初加工,該情況會導致農產品價格隨著該年市場價格的浮動發生巨大變化,存在“靠天吃飯”的現象,農產品種植所獲得收益不穩定。
3.2 特色品牌意識待加強,宣傳力度不足
灤南縣為“十三香”的發源地,但因缺乏保護理念和品牌意識,當地特色的“十三香”被其他公司搶注和奪名。目前,其他地方的人提到“十三香”并不能第一時間聯想到灤南縣,更多是聯想到目前市面上一些較為有名的品牌。依附于當地特色文化脈絡的產品并未輻射于全國,且現有的品牌對灤南縣程莊鎮文化特色的呈現并不充分。同時,當地特色的旅游景點也面臨相似的問題,位于程莊鎮小賈莊村的蓮臺寺遺址和漢代古戰場遺跡目前知名度較低,非當地人很難直接了解其特色文化,通過網絡檢索也難以快速查詢到這些特色文化遺址的相關材料。有限的信息傳播能力會阻礙當地特色品牌特色產業孵化,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
3.3 傳統文化基因未激發,文保意識薄弱
程莊鎮傳統文化保護包含蓮臺寺遺址、漢代古戰場等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評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小賈莊村具有豐富的古代遺跡,雖然當地政府曾在小賈莊村大力宣傳文物保護,但部分村民依舊缺失保護意識,選擇將寶貴的文物售賣給古董收藏者。程莊鎮具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和其他地區傳統技藝一樣,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問題。
當地村民最能體悟到當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風采,特色的文化基因深扎于其身,因此,村民才是文化的承載主體,提高村民對當地文化的保護意識,才能有效保護及傳承當地的傳統文化,以便于傳統文化在全國傳播。
3.4 部分農業種植較為零散,并未形成規模
程莊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內蔬菜種植依舊存在種植較為零散的情況,不利于當地蔬果規模化生產,形成自主品牌。個人管理土地較為松散,片區內土地流轉現象主要出現在村民之間,不能有效將其規模化、合理化利用,村民的“科技化”意識較為單薄,不能緊跟科技時代的步伐來提高農業種植生產的效率,僅僅依靠傳統方式來提高經濟效益。但參與主體的利益取向并不一定趨同,這就促使多方在同一問題上產生不同的觀點及采取措施,進而造成各種矛盾,“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易被打破,體現在農民群體與當地的基層政府各行其事,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作者:鄭一濤,張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