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對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本節將針對問題提出以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舉措,以期有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得以落實。
一、健全鄉村經濟政策,夯實經濟多元化發展基礎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不僅要充分理解并執行到位黨和國家關于發展鄉村經濟的政策,還要依據當地的產業特征及農民的真實需求出臺各項針對性的優惠政策,為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夯實基礎。
一是全面深化農村土地改革,盤活農村土地資源。進一步探索如何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相關制度,完善農村土地出讓及使用規定,不斷提升土地出讓所得收入用于農業、農村中的占比。在保障家庭經營的基礎上,探索多元規模化經營模式,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促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和發展,完善農業專業化服務體系,保證小農戶和現代化農業發展能夠相互適應、共同發展。進一步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促進新型集體經濟模式發展。二是重視金融扶持工作的開展,積極推進“三權三證”抵押貸款,不得額外設定限定門檻,同時要出臺用于農業生產的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政策,規范約束融資平臺。準許以過橋貸款的方式拉動信貸投入,鼓勵更多金融機構為農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型農業企業等提供免擔保、低息的小額信貸[4]。三是進一步完善農村經濟政策性保險。為了扶持發展弱勢的產業以及進一步強化發展強勢的產業,實現多產業協同發展的目標,地方政府要采取財政補貼等方式,切實降低農戶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特別是地方特色產業,應當積極引導農戶、農民合作社等參加農業保險,為其生產經營提供保障,最大程度減少因災損失。

二、統籌規劃鄉村產業布局,促進多種產業協調發展
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一定要有合理且明晰的產業發展規劃,立足鄉村經濟整體進行統籌布局,找準各種產業經濟間的銜接點,能夠促進多種產業協同發展。當地政府要深入調研地方經濟的發展現狀,找出其中的產業發展優劣勢,組織專家研判新產業的發展可行性和預期效益,科學制訂產業布局方案。具體來講,在統籌規劃鄉村產業布局時,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遵循市場導向、效益為先的原則。不僅要保證鄉村產業發展的生態保護性,也要促進生態建設以產業化方式發展,堅持市場導向,將效益擺在前面,做好傳統農業的改造工作,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尤其是種養結合的立體化、生態化農業,比如“稻、魚、蝦共養”“果、雞、魚共養”等。二是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依據城鎮化、工業化、生態化的現實需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轉換生產方式的手段,優化地方產業布局,實現多方利益關系的合理協調,保證產業布局規模化與合理化。三是重視工業布局,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興建產業園區,促使農產品深加工、農村新能源、農機制造等更多產業在鄉村地區落地,加強鄉村產業結構的深度,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現資源集聚管理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和發展渠道,特別是直播帶貨、短視頻等新型營銷方式的出現,擴大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產業發展規模。舉例來講,“巧婦9妹”原是一名廣西靈山的普通農婦,如今已是鄉村經濟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電商成功案例。2018年4月,“巧婦9妹”發了一條關于介紹茂谷柑的文字,短短24h賣出了3萬kg茂谷柑。如今,其又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宣傳與銷售當地農產品,僅一個年度就銷售了當地水果280萬kg。不難看出,應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為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應從如下2個層面著手,合理利用電子商務資源。一方面,立足國家宏觀調控與發展的角度,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使鄉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重視及合理利用電子商務資源,同時鼓勵更多國內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在鄉村地區扎根,例如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與鄉村經濟建設結合,成為現代農村對外宣傳、營銷以及銷售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門應積極探索電子商務資源的集聚化管理方式,推動電商小鎮、農業產業園建設,同時要依據當地電子商務發展規模,不斷匹配對應產業。例如,將京東、順豐、中通等物流企業引入到鄉村經濟建設中,打造專屬于鄉村經濟的電子商務發展產業。
四、依托鄉村優勢資源,著力發展特色產業
農村地區有著豐富資源且極具地域特色,在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中需要重視并發揮出這類資源的開發價值,豐富農村產業類型,拓寬產業發展渠道,推動鄉村特色經濟健康發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原則。依托鄉村地區地域及資源方面的優勢,堅持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道路,明確產業發展關鍵點,凸顯當地產業特色,才能夠全面提高相關服務產品的價值,打造出多個“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典型,實現產業特色化發展[7]。例如,依據地域特色資源,打造蔬菜種植基地、茶葉與藥材生產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等,實現規模化產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增長。
此外,應聯合不同經濟產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基層政府應深度挖掘鄉村經濟發展的優質資源,在打造鄉村特色產業之余,形成核心產業鏈,打造大量全新業態,包含物流、電商、旅游、文化、服務等產業,在產業融合發展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村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驅動產業融合發展的進程中,要推進農業經濟的內部融合,調整農業種養結構,結合農牧或農林,確保農業產業朝著生態化、高效化方向發展。要基于特色資源開發觀光農業、鄉村民宿、旅游小鎮等項目,促使文化、旅游等產業與傳統農業、林業相互融合,打造生態型鄉村旅游產業鏈,驅動鄉村共享經濟的建設發展。
五、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經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要想高效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與繁榮發展的目標,一定要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體系,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一是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各鄉村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調研市場需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立足全局宏觀規劃農業產業體系。例如,將經濟發展重點聚焦于價值鏈、產業鏈的建設方面,依托地域資源發展水產、種養、園藝等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和融合發展。此外,還應依托農業產業化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推動農產品庫存、包裝、銷售、運輸等環節的全面融合,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二是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各鄉村地區應當依據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調整農產品在質量、數量、品類等方面的供給,例如,基于地區特有資源建立大宗農產品助農生產區,打造地方農產品品牌和支柱型產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農產品。此外,還要發揮出先進技術、設備設施的優勢,推行綠色化生產,實現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發展。三是構建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更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例如,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龍頭企業等,保證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形式多樣,同時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頭作用,探尋企業、村集體、家庭之間的協調發展道路。
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基礎設施越完善,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明顯,所以在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中,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完善的服務體系填補鄉村經濟發展體系中的不足,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一是在“互聯網+”經濟發展背景下,交通物流對各地文化、經濟、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重要影響。要依據鄉村發展情況,建設交通物流全新體系,為鄉村經濟與現代市場經濟建構溝通橋梁,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二是鄉村經濟發展尤其是傳統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水利體系的支持,所以要大力興建水利工程,保證水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實現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夯實經濟發展基礎。三是鄉村能源體系建設有利于現代化農業發展以及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并且有利于貫徹綠色農業、節能減排理念,確保鄉村生態不會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完善鄉村能源體系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實現鄉村經濟與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
七、結束語
“三農”問題向來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并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進行了許多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宏觀指引。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變革當前較為單一化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健全鄉村經濟政策、統籌規劃鄉村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著力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體系以及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新農村,進而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夯實基礎。(作者: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