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機院專家走進灌云縣燕尾港作業區極目四望,港口物流園、工業集中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燕尾新城等重點發展片區,到處呈現塔吊林立的建設工地、熱火朝天的建設干勁、高歌猛進的壯麗圖景,令人為之贊嘆。在沉睡百年的鹽堿地上,一個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新高地為何快速隆起?可以說,加快口岸開放步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灌云縣實現“以港興產,產業強縣”的重要舉措。
為發揮港口區位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打造對外開放高地,灌云縣舉全縣之力,以建設臨港產業港、海河聯運港、灌河流域龍頭港為立足點,依托5萬噸級灌河航道,到2020年規劃建成1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設計吞吐能力1500萬噸。目前,燕尾港口岸開放已列入國家口岸“十三五”發展規劃及相應的年度計劃,臨時開放與正式開放同步推進,臨時開放手續已上報國家交通運輸部,正式開放手續已由連云港市人民政府上報省政府。
燕尾港是江蘇海河聯運條件最優的港口,經灌河、通榆河、鹽河、京杭運河直抵長江,經東灌線航道與徐圩港區互聯互通。2014年完成了5萬噸級航道試開挖工程,能夠滿足5萬噸級散雜貨貨船單向乘潮通航。截至目前,3萬噸級1號碼頭開港運營,5萬噸級2號碼頭已具備試運營條件,年內開工建設5萬噸級3號碼頭2個通用泊位,啟動5萬噸級4號碼頭兩個煤炭專用泊位及5號液體碼頭前期工作。與連云港市港口控股集團公司達成協議,全面合作建設1000畝港口核心區,目前首期500畝工區、堆場、倉儲、辦公、查驗設施等主體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同時加快推進灌云口岸聯檢中心、燕尾作業區碼頭前沿查驗設施及港區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優化海河聯運條件,加快構建輻射蘇北、皖北、豫東等區域綠色通道。
筑巢可引鳳,風勁好揚帆。“口岸開放是吸引大項目、大產業、大企業落地的重要支撐。”灌云縣委常委、臨港產業區黨工委書記張啟銀介紹說,在大力推進港口開發的同時,一手抓重特大項目招商,一手抓產業轉型升級。今年已簽約投資60億元的華能海上風電、10億元的德力西冷鏈、12億元的大森亞循環利用、10億元的鑫兆磊石材加工及東方遠創助劑等一批過億元項目落戶灌云,重點打造六大基地。即以華能海上風電、天驕鋰電池等為重點,打造蘇北新能源基地;以森柏糧油、德力西冷鏈物流等為重點,打造臨港加工物流基地;以恒運醫藥、保易醫藥等為重點,打造原料藥基地;以閏土集團、常茂生物等上市公司為龍頭,打造產業鏈型基地;以海工裝備、造紙等項目為突破口,打造臨港臨海型裝備制造基地;以毗鄰徐圩新區世界級石化基地為新優勢,建設5平方公里徐圩輻射區,打造石化及新材料基地。
做好產業轉型文章,口岸開放是重要一筆。來自該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燕尾港實現吞吐量300余萬噸,該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44.7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6.8億元,其中工業規模上固定資產投資58.58億元。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新常態下,經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